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和防灾减灾 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
为特晚播小麦逆袭“开小灶”
文章字数:1484
  立冬已过,针对尚未播种的晚播和特晚播小麦如何提高播种质量、已播种小麦出苗及冬前苗期管理重点等问题,日前,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和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给出专业建议。
  晚播与特晚播小麦的界定及播种墒情标准
  黄淮海南部小麦适播期在10月25日之前,超过适播期播种的为晚播小麦,11月下旬之后播种的为特晚播小麦。受9月以来持续连阴雨影响,河南省小麦播种从霜降(10月23日)才陆续大面积展开,11月6日至8日的大范围降雨又进一步推迟播期,预计今年是多年来小麦晚播面积最大的年份。
  农谚“麦种泥窝窝,来年吃馍馍”强调足墒播种的重要性,“(小麦)三个月种,一个月收”则体现小麦播期弹性大。据气象预报,近期河南省以晴好天气为主,日平均温度均在10℃以上。对土壤墒情偏大的农田,需遵循“播期服从墒情、播量服从播期、进度服从质量”和“宁可晚种几天,也不能粗耕滥种”原则,采取耕翻、深松、浅旋等措施排除田间积水,加快散墒晾墒降渍,待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达70%—80%、表层土壤露白且“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人站地里脚不沾泥时,再整地播种。
  小雪后特晚播麦田的种肥播措施
  “只要地不冻,小麦尽管种”,只要农田无冻土层,仍可继续播种。对小雪(11月22日)后土壤偏湿、农机无法进地的特晚播麦田,可更换晚播早熟品种,适当增大播量和底肥用量,采用带苗带旋耕功能的旋耕播种机播种或铁茬免耕播种抢时播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越是晚播小麦,越要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切实做到“以好补晚”,千万不能在土壤墒情不适宜时过早进地作业。同时还应特别注意,晚播小麦的播深应控制在3—4厘米,切忌播种过深;且不能使用未包衣拌种的种子“白籽下地”。晚播小麦的最大亩播量以35斤左右为宜,并要适当增施磷肥,以促进根系发育和分蘖生长,增强麦苗抗寒抗逆能力。
  特晚播小麦年前出苗情况与产量影响
  农谚“小雪不分股,大雪不出土”指出,小雪节气播种的小麦因积温不足,年前刚勉强出土且基本不分蘖(远望形似“一根针”);大雪节气播种的小麦年前可能不出苗(俗称“土里捂”)。但多年实践证明,小雪后播种的特晚播小麦,只要精细整地播种、加强冬春管理,次年仍能获较高产量。例如2021年秋季河南遭遇罕见洪涝灾害,豫北地区11月底至12月播种的特晚播小麦,因墒情好、冬春强化促弱转壮管理且冬季气温适宜,次年不仅未减产,部分田块还增产,正如农民所说“土里捂,八百五(亩产850斤);一根针,(亩产)超千斤”。因此,要克服“晚播必减产”的悲观情绪,增强种好管好晚播小麦夺丰收的信心。
  已播及晚播、特晚播麦田的冬前管理
  11月6日至8日降雨前已播麦田:及时检查,表土板结的用机械或人工划锄破除,助苗出土;田间有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及时排水散墒,避免烂籽、烂芽、烂根;籽粒腐烂不能发芽的及时补种,防止缺苗断垄;已耕翻未播种的,待墒情适宜后先浅旋轻压再播种,确保一播全苗。
  晚播和特晚播麦田:在高质量整地播种、确保一播全苗基础上,做到“种子落地,管字上马”,通过“先天不足后天补”,冬前管理以增温保墒防冻为重点,坚持“以促为主、措施前移、早管细管重管”:做好查苗补种、早追提苗肥,墒情适宜的麦田划锄;遇旱情适时适量浇水;整地播种质量差、土壤暄松的,墒情适宜时冬前镇压,压碎坷垃、弥补土壤裂缝、减缓水分蒸发,增温保墒、壮根促分蘖、抗逆防冻害,促进弱苗早发快长,力争越冬时单株有1—2个分蘖,确保安全越冬。
  同时,趁墒做好播后苗前封闭化学除草和苗期病虫防控,降低病虫草越冬基数;豫南稻茬麦区和低洼麦田及时清理厢沟,防遇雨积水渍涝,为晚播小麦生长夯实丰产基础。
  (本组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张朝辉整理)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