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温低,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缓慢,呼吸强度低,出菇量少,但菇肉厚、品质好。广大菇农要抓住春节期间市场需求量大、冬菇畅销价高的时机,及时采取措施,争取多出菇、出好菇,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提高菇床温度,创造出菇条件。冬季寒冷,需依托自然气温,结合人工调节提升温度。香菇大棚需揭去棚上的遮盖物,菇床上的薄膜除采菇时需揭开外,其余时间应盖紧;平菇大棚可将棚上的遮盖物摊稀;双孢菇大棚则在棚上额外覆盖一层薄膜。白天依靠自然阳光照射及菌丝自身的生物热量维持菇棚内温度,晚上在棚外加盖草苫防冻防霜。通常采取以上措施后,棚内温度可提高5℃—10℃,即使在寒冷冬季也能正常出菇。
补水控湿,保暖防寒。香菇、平菇经过发菌和秋季生长,菌棒失水较多,重量通常仅为原重的50%—60%,此时需及时补水。补水前应敞开棚门通风3—4天,补水时用注水针刺入菌棒内,借助水泵压力,让菌棒在短时间内吸足水分,水源以井水为宜。喷水需遵循“喷雾状水,菇多则多喷、菇少则少喷,蕾期多喷、采收期少喷”的原则。双孢菇冬季基本无需补水。
注意通风换气,避免北风袭击。菇蕾长出后,呼吸作用旺盛,若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会抑制子实体的形成与生长。通风换气应选择在气温较高的中午前后进行,每次10—20分钟。进出棚内操作时,需从棚的南侧进出,防止干冷寒风侵袭菇体。 (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