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稻麦周年亩产1325公斤解锁高产新路径
文章字数:733
  近日,农业专家对安徽农垦皖河农场“稻麦周年均衡增产项目”1100亩示范区水稻开展实收测产,平均亩产达741.62公斤,叠加午季小麦每亩实收583.91公斤,稻麦周年亩均总产量达1325.53公斤,超出1200公斤的总产量目标,高于当地麦稻平均单产17.3%。
  “麦稻‘千亩方’单产提升,主要得益于良种良法配套,注重全环节科技赋能。”皖河农场相关负责人周文说。
  今年以来,安徽农垦推行麦稻周年“千亩方”高产示范,把集中连片的1000亩耕地作为种植单元,同步实现粮食亩均单产提升和成本降低均在5%以上。皖河农场把“千亩方”创建与麦稻周年单产提升有机结合,探索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新路径。
  稻茬麦高产,茬口精准衔接是先决条件。农场精确管控小麦收获和水稻播种的最佳时间,缩短茬口衔接农耗时间。小麦收割时,实施小麦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深松土壤,使水稻易扎根。水稻种植推行测土配方施肥,避免土壤板结,满足水稻生长需求。
  单产提升,需要良种先行、良法配套。示范田选用“玮两优8612”“扬粳糯2号”等耐高温、抗倒伏、病害少的优质品种,采取“机插秧+机点播”双模式的播种栽插。农场还集成秸秆粉碎还田、旱耕水整与毯苗机插相结合的农机作业模式,保障每亩基本苗达10万株左右,夯实高产基础。
  示范田实施“看苗灌溉”,做到精准控水。苗期控水促根下扎,分蘖期浅水间歇灌溉,分蘖末期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抽穗扬花期遇高温则灌深水调节田间小气候。
  优质服务加上激励措施让技术落地更精细。农场建立完善的技术服务机制,设立专职管理小组定期“踏田巡查”指导,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通过开展产量竞赛等活动,激发农户种植积极性,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好收成,更要有好保障。农场新扩建一条980吨粮食烘干线,日烘干能力达到1520吨,同时配备了充足的仓容,保障了粮食安全。
  (据《农民日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