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丹迪
一、研究背景
国内关于旅游中的情感研究较多,情感是旅游者决策过程中的核心因素,其积极或消极的倾向,可直接影响决策结果。夜间旅游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到快速升温的多个阶段,青岛、杭州等城市早在2009年便从宏观层面出台发展夜间经济的相关政策。近年来,更多城市将发展夜间旅游纳入政策范畴,出台配套措施鼓励夜间经济发展。
二、研究内容
本文运用八爪鱼数据采集工具与ROSTCM6文本分析软件,对相关网络评价文本展开内容分析。选取贵州省具有民族特色的村寨作为研究案例深入探讨,如西江千户苗寨、青岩古镇、黔东南镇远古城、荔波古镇及肇兴侗寨等。通过携程、去哪儿、百度旅游等平台,收集抓取上述景点的相关评论共2714条。
三、结果分析
(一)情感特征分析
数据分析显示,游客反馈中积极情 绪占比高达82.84%,中性情绪占比7.23% ,消 极 情 绪 仅 占9.93%。在特色民族村寨夜游场景中,“特色民族村寨”“夜游”常与“文化体验”“灯光秀”等词汇紧密关联,可见游客对民族特色产品与文化的喜爱,是其产生积极情感的主要原因。
不过,游客在特色民族村寨夜游过程中,偶尔也会产生失望、愤怒、遗憾等消极情感。这类消极情感的产生,与夜游景区的服务质量、景区自身管理水平,以及游客对景区的期望未得到满足等多种因素相关。
(二)情感影响因素
从积极情感特征词来看,游客对“独特民族文化与夜景融合之美”的积极情感表达尤为突出。独特的民族文化与迷人的自然景观相融合,为游客带来绚丽、神秘的多元感官体验,进而使其产生“惊艳”“迷人”等积极情感表达。
从消极情感特征词来看,游客表达消极情感时常用“不值”“失望”等词汇,这大多源于特色民族村寨夜游的人文历史景观,多以部分复原或重建的形式呈现。因此,游客认为这些人文吸引物缺乏真实性与完整性,心理落差较大。
四、观点与建议
本文通过收集游客夜游民族村寨的网络评论数据,分析游客情感特征后发现:游客情感以积极情感为主,情感强度涵盖一般、中度与强度三个层次,可见游客在夜游体验中的情感状态较为稳定。
基于此,各景区可从三方面优化提升:一是设计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夜游活动,如民族歌舞表演、传统手工艺展示、民族服饰体验等;二是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可在村寨内设置专门演出场地,邀请当地艺术家表演民族歌舞、戏剧等,为游客提供精彩的夜间文化盛宴;三是针对游客消极情感中常见的“排队”“拥挤”“不满”等问题,制定科学的客流管理计划与相应策略,缓解游览拥堵问题。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