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康军 通讯员 王琦
秋雨连绵,农田积涝,土壤水分饱和、湿度大幅超标,农民耕种面临重重困难。农田里少了往日的忙碌喧嚣,多了几分紧张与焦急,秋收秋播进度一度受阻。面对“秋淋”天气,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紧急动员,组建8个督导组奔赴22个镇,打响一场与天争时的农业生产保卫战。
截至10 月10日,全区38.7万亩秋粮中,仍有320亩水稻、1035亩玉米、6300亩大豆未收获;秋播工作进度更缓——油菜大田移栽与直播仅完成0.32万亩,制种油菜播种0.5万亩,小麦尚未开始播种。
紧急动员 应对天气挑战
面对严峻形势,南郑区迅速行动,紧急召开全区抗淋秋播工作会议,建立主要领导包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责任体系。以镇为单位,全区成立3—5人指导组,深入到村、责任到田,开展为期20天的抢收抢种攻坚战。
南郑区农业农村局同步发布油菜、小麦抗淋秋播技术意见,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具体指导。目前,全区已布点集中油菜育苗点6家,抽调40名业务骨干组成8个督导组,划片包干,督导全区22个镇全面推进抗淋秋播工作。
科学指导 助力抢收抢种
连阴雨天气下,农业生产的科学指导尤为关键。该区农技人员指导农民开好“三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
针对油菜化苗和虫害,建议采取遮雨、避雨等措施,同时喷施微肥、植物免疫激活蛋白、生根剂、杀虫剂等管好现有苗床;若油菜大田移栽出现缺苗,可采用稀植方式,亩栽植4000—5000株。当地农业部门明确,当前不宜再开展油菜育苗,10 月20日后不再进行油菜直播生产;小麦播种需抢抓有利时机,最晚于10月底前结束。
在这场与天气赛跑的战斗中,南郑区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推动“三秋”工作加快进度,确保应收尽收、应种尽种,为来年夏粮生产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