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苹果采收季 这些管理要点别忽视
文章字数:1113

  当前,苹果陆续进入采收季。此期既是确保一年劳作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关键时刻,也是树体积累营养、花芽进一步分化的重要阶段。科学的管理措施,尤其是对采收前后易发病虫害的有效防控,对保障果实品质、提升商品率及促进树势恢复至关重要。现就相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采收期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1.苹果轮纹病和炭疽病(又称“烂果病”)
  发生规律。两种病原菌在幼果期就已通过皮孔或伤口侵入果实,呈潜伏状态。随着果实成熟、糖度积累,若采收前后遭遇连续阴雨或高湿天气,病菌会迅速扩展,导致果实大量发病。果园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树势衰弱的地块,发病尤为严重。病菌可在病枝、病果、落叶上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
  防治措施。采前药剂保护:采收前7—10天,对全园周密喷施一次高效、低残留的内吸性杀菌剂,如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或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倍液,可有效抑制潜伏病菌扩展,起到良好的防病保鲜作用。
  避免机械损伤:选择晴天、露水干后采收。采收、分级、搬运过程中务必轻拿轻放,使用软质果筐,最大限度减少果面擦伤、刺伤等机械伤口,阻断病菌侵染途径。
  清除病源:及时清理果园内的病虫果、落果、烂果,移出园外深埋处理,切忌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以降低园内病菌基数,减轻来年危害。
  2.桃小食心虫(晚发代次)
  发生规律。该虫一年发生1—2代,晚熟品种苹果采收期可能恰逢第二代幼虫为害期。成虫将卵产在果实胴部或萼洼处,初孵幼虫蛀入果内取食,直至老熟后脱果入土结茧。
  防治措施。及时捡拾落果:坚持每天巡查果园,发现虫蛀落果立即捡拾,集中销毁(如深埋或浸泡处理),消灭果内幼虫,防止其脱果入土化蛹。
  继续诱杀成虫:在果园内持续悬挂频振式杀虫灯,或桃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末代成虫,可有效降低当代虫口数量和下一代的发生基数。
  二、采后管理要点
  采收后的管理直接关系到树体恢复效果和来年产量,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喷药保叶。果实采收后,应立即对全园喷施一次杀菌剂(如1:2:200波尔多液,或43%戊唑醇悬浮剂4000倍液)搭配杀虫剂(如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重点防治早期落叶病(如褐斑病)和浮尘子等害虫,保护叶片功能,延长光合作用时间,促进树体营养积累和花芽充实。
  秋施基肥。采收后需尽早施入基肥(俗称“月子肥”),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商品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氮磷钾复合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采用沟施或穴施方式,将肥料深翻入土,有利于根系恢复生长和养分吸收,为来年春季萌芽、开花、坐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清园深耕。结合秋施基肥开展果园深翻,不仅能改良土壤结构,还可将地表的部分病果、病叶、杂草,以及土中越冬的害虫(如桃小食心虫越冬茧)翻入深层土壤,破坏其越冬场所,有效减少翌年病虫源。
  (据四川农村信息网)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