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强度大会产生水土流失
地面上的水分主要由降雨产生。所降雨水一部分渗入土壤中,另一部分不能入渗的则形成“地表径流”,冲走地面土粒,产生水土流失。
如果降雨强度很小,雨水能全部被土壤吸收,不产生“地表径流”,就不会有水土流失。如果降雨强度很大,土壤不能全部吸收雨水,就会产生“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
地面坡度陡峭会产生水土流失
水在平地上一般不会流动或流动很慢,没有动力,不能冲走地面土粒。水在有坡度的地面上,流动加快,产生动力,就能冲动并带走地面土粒。坡度越陡,水流动越快,动力越大,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不同的地面组成物质产生水土流失的情况不同
地面组成物质主要有三类:土壤(及其成土母质)、明沙、裸露的岩石。在同样的暴雨条件下,这三类物质的水土流失情况有所不同:
一般山区、丘陵区的土壤(及其成土母质)入渗强度小于暴雨强度,质地松软易蚀,暴雨中极易产生“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
风沙区的明沙颗粒较粗、空隙较大,暴雨中入渗强度很大,一般不产生“地表径流”,因此没有水土流失,只有在刮风时才会产生风力侵蚀;
一般山区裸露的岩石,在没有严重风化解体的情况下,暴雨中入渗量很小,虽然“地表径流”较大,但由于岩石坚硬,不会像土壤那样容易被水冲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