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多发重发期。近日,高温持续席卷北方,多地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局地达40℃以上,这对秋粮作物生长极为不利,玉米受影响尤为明显,易出现干旱加剧、花粉活力降低等问题,进而影响授粉结实,导致果穗秃尖缺粒,产量大幅下降。
早晚灌溉,造墒保苗。早晚浇水能有效避免土壤过热导致根系受损。使用滴灌或喷灌既节水又均匀,可使土壤温度降低3℃—4℃。
追肥促长,壮秆保穗。高温会削弱根系的吸收能力,补充磷酸二氢钾、氨基酸和芸苔素内酯,可增强玉米的抗逆性,促进玉米根系下扎,提高养分和水分吸收能力,助力壮秆大穗。在上述关键期采取水肥一体化方式,需根据苗情长势,每次追施纯氮3—3.4公斤/亩、磷0.8—1.2 公斤/亩、钾1—1.4公斤/亩。对于地力较差、长势较弱的田块,要结合灌水,在拔节期追施尿素 5—10 公斤/亩,促进弱苗转壮。灌浆后期结合“一喷多促”,用高秆喷雾机追施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按尿素0.5—0.7公斤/ 亩+ 磷酸二氢钾 0.2 公斤/亩的比例,兑水50—100公斤,以达到降温增湿的效果。
人工辅助,授粉结实。在清晨温度较低时,可用竹竿轻轻扫动玉米雄穗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或采用无人机低空飞行增加空气扰动辅助授粉。这两种方式能有效减轻高温对玉米授粉受精过程的不利影响,进而提高结实率。
加强监测,防治病虫。密切关注茎基腐病、穗腐病、叶斑类病害及玉米螟、黏虫等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和动态,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和“一喷多促”,通过组配杀虫剂和杀菌剂,对病虫害进行一次性防治,减轻后期危害。 (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