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工人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盛隆果业的车间码放装箱的苹果。 美艳的红色、清新的绿色、怡人的黄色,陕西白水苹果以美味和颜值走俏,连续8年跻身“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十强”。全县超八成人口吃着“苹果饭”,形成年产值110亿元的产业链。
不沿边、不靠海,常住人口仅22万人的白水县,在竞争激烈的苹果市场开辟出一方天地,不仅成为西北苹果交易集散地,还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
小苹果做出大文章
盛夏并非苹果传统销售旺季,但白水处处繁忙。“85后”电商达人张明珍直播带货,订单不断;龙头企业盛隆果业的自动选果线每分钟分类323个果子,按果径、糖度等指标分拣,车间外卡车整装待发。“我们主销本地‘瑞雪’品种,打开了海外高端市场,每天都有外国客商询价,年出口水果2000吨。”盛隆果业副总经理韩继龙说。
白水地处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是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秋林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秋芳说:“按礼盒卖,单个能卖到20元,一亩地净赚7万元!”
除了种植,白水苹果产业链不断延伸。围绕果箱生产、仓储物流、精深加工等,当地培育涉果企业127家,其中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26家。白水县兴华果蔬有限责任公司内,果醋、果脆、果酒等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2024年销售额中,果脆占比达三分之一。”公司副总经理成永勤说。当地龙头企业还利用萃取工艺研发果胶、果酱等功能性产品,产业附加值持续提升。
如今,白水苹果已出口至泰国、马来西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全县27家有进出口资质的企业年平均出口15万吨,出口量居陕西省第一。“去年出口越南、新加坡等国达2.5万吨,未来争取年出口5万吨以上。”润泉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存说。
对白水人来说,苹果不仅带来增收,更给县城添了现代气息:马路命名为“瑞雪路”,工业建筑喷绘苹果图案,苹果研学游、果树认养等蓬勃兴起。白水县县长王振华表示,将推动苹果全链条增值,力争2025年全产业链产值达120亿元。
逆势突围靠什么?
我国苹果产业竞争激烈,仅西北就有洛川、静宁等强县,白水凭何立足?
勇于创新,保持定力。多年前,白水主栽品种红富士过了红利期,果园老化、病虫害多发导致价格猛跌。“围绕老品种‘卷’下去没出路,得靠创新另辟蹊径。”白水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段学军说。2005年,白水引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政阳团队,建起苹果试验站,培育出“瑞阳”“瑞雪”“瑞香红”等“三瑞”新品种。近年来,白水建标准化示范园,补贴推广高接换优技术,年培训果农4万多人次,如今“三瑞”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
思路开阔,“抱着地球仪”做生意。10年前,张明珍从浙江返乡做电商,将苹果按群体细分销售,订单络绎不绝。如今全县80余家电商企业年网络销售近7亿元。“白水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县商务局副局长李弦惊说,当地建覆盖到村的物流网点,在瑞丽等口岸设展示中心,联手电商平台拓展海外市场。
优化服务,助力企业安心发展。县级领导包联企业,支持购置选果线;合并各类检查为企业减负……“干部‘随叫随到’‘无事不扰’。”白水苹果集散加工交易服务中心负责人尚雄说。今年4月,兴华果蔬向塔吉克斯坦出口苗木1.6万株,“若不是在白水,出海步子不会这么大。”成永勤说,政府牵线搭桥还派专人指导,助其首次进军中亚市场。
居安思危走新路
白水苹果虽出名,仍有人才短缺、品牌建设薄弱等短板。探索数字赋能是补短板的新路:建立覆盖全县的苹果生产和营销信息大数据平台,推广换土栽培等12项新技术,实现生产智能化与市场精准分析。
“白水是时时有危机感的。”王振华说,向未来,朝线上走、向海外走、往精深加工走是关键。一批企业已行动:“国外对苹果汁需求大,去年出口浓缩果汁5000余吨,货值6000多万元,主要市场在澳大利亚。”白水安德利果蔬汁有限公司王静说,随着精深加工技术升级,提升附加值大有奔头。
人才是闯市场的关键。“全县2万名销售人员多为传统果商转型,已不完全适应市场。”白水苹果产业发展协会常务副会长段红民说,需加快培育带货网红、职业经理人,开拓“苹果+文旅”等赛道。
勃勃雄心的“苹果之乡”,正迈向更广阔天地。
(据《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