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1版
发布日期:
金杯、银杯 不如脱贫户和消费者的口碑
——访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绿丰源蔬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玎涛
文章字数:1875
8月5日,在宝鸡市陈仓区绿丰源蔬果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该合作社理事长刘玎涛(右)向前来调研的农业科技报社副社长贺辉(左)及陈仓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范新亮(中)介绍葡萄大棚作务情况。

  全媒体记者 刘欣 李梁愿 周俊鹏
  记者:刘总,听说你是一位“菜三代”?
  刘玎涛:是的。从我爷爷他们老一辈人在陈仓区虢镇北堡村开始卖菜并形成规模,到我的父亲刘怀义,再到我,我们家可以说是三代人都在经营蔬菜业务,可以说我是一个“菜三代”。
  记者:你们具体是怎么做的?
  刘玎涛:为了丰富宝鸡市民的菜篮子,从2012年开始,我们规模流转土地1350亩,建设设施蔬菜基地一座,引进反季节蔬菜新品种,让周边农户在基地学习培训,从事设施蔬菜种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问题,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无公害蔬菜产业稳步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稳定了市场蔬菜价格,解决了冬季市场蔬菜品种单一问题,也使全市各个社区居民都能吃到放心、价廉的新鲜净菜。每到大学生放假期间,我们还招收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大学生来净菜加工中心工作,解决他们的家庭困难,又使他们参与了社会实践活动。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我们推行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对生产的每批蔬菜都要进行检验,合格了才能出库;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合作社自建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引进二维码追溯体系及物联网技术,从种植、采摘、销售等环节入手,对园区生产的蔬菜进行全程跟踪,保证产品质量。
  记者:合作社用工情况如何?
  刘玎涛:截至现在,合作社现有从业人员455人,其中“农社对接”蔬菜直销点从业人员138人,“农超对接”直销点从业人员5人,净菜配送中心从业人员40人,名优农产品展销中心从业人员8人,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从业人员252人(其中周边农户214人,贫困人员38人),合作社管理人员12人。合作社年发放工资福利总额达814.81万元。
  记者: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合作社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刘玎涛:疫情爆发以来,为了保障供给,我们成立了疫情防控保障供给小组,我担任组长,首先安排基地负责人加大本地蔬菜生产,积极组织员工采收叶菜,保证每天有4~5吨的新鲜叶菜上市,在人员不够时,高价聘请周边农民来园区采摘,同时安排采购人员与外省合作供应商联系,每天从外地调运蔬菜60~100吨,保障市场的蔬菜供给;其次从大年初二开始,配送人员和车辆全部到岗,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配送工作,对进库的每批蔬菜进行农残检测合格后,安排配送中心人员晚上加班加点卸装车,每天凌晨四点开始配送,早上6:30分把蔬菜配送到各个直销网点。从初三开始,全市23个直营网点开始正常营业。积极配合政府安排,保障疫情期间广大社区居民正常生活不受影响,保障供给,稳定了广大群众的恐慌情绪,平抑了蔬菜价格。
  记者:在带动贫困户脱贫方面,你们采取了哪些措施?
  刘玎涛:为了带动贫困人员脱贫,我们结合实际根据贫困人员所在地具体情况,分别通过再就业、代为养殖等形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首先,根据贫困户居住分散、有些人员不愿意来基地打工的实际,我们购置鸡苗让他们代为养殖,养成后给予保底价格进行收购,保证贫困人员的利益。另外,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我们让其来园区或直销网点上班,让他们有固定的收入来源,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
  记者:听区委宣传部的领导介绍,合作社能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很不易,充满艰辛。在各级政府的支持鼓励下,你有信心做大做強吗?
  刘玎涛:2009年3月,我父亲牵头联合4名股东成立了宝鸡市陈仓区绿丰源蔬果专业合作社。经过11年的发展,合作社已由成立初期只有十多个成员、从事简单蔬菜批发的销售企业,发展成为集蔬菜种植、加工、销售及三产融合于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合作社注册资本1000万元,拥有入社成员216户,在周原镇西刘村建有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园1座,建有名优农产品展销中心2个,“农社对接”“农超对接”直销点35个,2000平方米净菜加工配送中心一座,购置“移动车载”鲜菜配送车15辆。我们合作社成功注册了“绿丰源”农产品商标。基地生产的蔬菜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证书,也先后被中、省、市各级授予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省级百强示范社、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陕西省(绿丰源)现代农业园区,陕西省优秀民营企业、市级十佳合作社、市扶贫企业(扶贫示范合作社)等称号。合作社成立以来,照章纳税,连年盈余,未发生质量安全、环境污染等不良事件,无监管部门通报批评、媒体曝光等不良记录。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金杯、银杯,不如脱贫户和消费者的口碑。我觉得,得到周边群众和市民的认可,比什么荣誉都重要。我有信心发展好蔬菜基地,做大做强合作社,丰富宝鸡市民的菜篮子。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