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陕西靖边东坑镇:
破“水题”兴产业 强乡村
文章字数:901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符金壮 通讯员 白凌燕 王欢

  深秋时节,陕西省靖边县东坑镇洋溢着节水增效、产业兴农的活力。东坑镇硬地梁村滑子菇种植基地大棚内,微喷系统喷出细密水雾,滋润着鲜嫩的滑子菇。农户们忙着采摘分拣,将破解“水困”的“金蘑菇”打包外运,丰收喜悦满溢田间。
  近年来,曾深陷水资源超采困境的东坑镇,靠节水型滑子菇产业破解了传统农业高耗水与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探索出“以水定产、生态与经济双赢”的乡村振兴新路。
  此前,当地村民以种玉米、大田蔬菜为主,这些都是“用水大户”——传统玉米亩均年用水160立方米,拱棚蔬菜耗水量更高。“再按老路子种地,只会地荒水干!”东坑镇党委书记刘伯的担忧,凸显了产业转型的迫切性。
  面对缺水实际,东坑镇将突破口定在节水农业。经调研,滑子菇种植以其节水优势成为首选。种植时配套智能灌溉、微喷带等技术,可实现水资源精准管控。基地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棚内温湿度,微喷系统按需供水,用水量精确到每平方米。数据显示,滑子菇亩均用水仅60立方米,较传统玉米节水60%,每亩每年还能节省水电费约100元,既减轻了水资源压力,又降低了种植成本。
  “省水是基础,能赚钱才留得住农户。”刘伯点出产业发展核心。硬地梁村今年建成8个滑子菇大棚,每个放菌棒1万棒,每棒产菇约2.5斤;按每斤4元零售价算,单个大棚总产值7万元,扣除4.2万元菌棒成本和1万元人工成本,年净利润1.8万元,远超传统玉米收益。
  “过去种玉米亩均年收入上千元,现在种滑子菇让收入翻数倍,劳动强度还低,村民都愿加入。”硬地梁村党支部书记钟光招感慨道。
  东坑镇不局限于单一的滑子菇种植,还以其为核心布局全产业链:计划建造初加工基地,开发烘干、腌制产品提升附加值;拓宽线上线下渠道,打造地域滑子菇品牌;探索“滑子菇+”模式,通过与其他节水作物轮作、套种优化产业结构,让水资源效益最大化。
  如今,硬地梁村的“水困突围”已形成示范效应,周边村庄纷纷前来学习,滑子菇模式正在东坑镇乃至靖边县推广。
  小小滑子菇,承载着东坑镇的农业转型梦。在以节水为核心的乡村振兴路上,当地正推动节水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让“以水定产、绿色发展”落地生根,为水资源紧缺地区提供“东坑经验”。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