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渭南讯(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陈小文)秋高气爽,硕果飘香。这两天,陕西省大荔县官池镇的无花果迎来丰收季,饱满圆润的果实挂满枝头,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特色农业不仅鼓起了群众的腰包,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一大早,官池镇马一村无花果种植户吴建成就穿梭在果树间,小心翼翼地采摘成熟的果实。今年是他种植无花果的第7年,经过多年的种植摸索,如今他种的无花果不仅产量稳步提升,还新增了多个品种,其中最贵的“芭劳奈无花果”能卖到每斤25元。然而,无花果在常温下极难保存,一天卖不完就容易腐烂。为此,吴建成购置了烘干设备,对无花果进行深加工,为产业新增了销售渠道。
吴建成说:“我目前种植了10亩地,其中2亩是实验田,8亩是丰产期果园。现在主要以县城零售和县城配送为主,暂时没有开展批发业务,一年下来能有十几万元的收入。下一步,我计划扩大种植规模,通过‘零售+配送+深加工’的模式,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无花果种植的成功,不仅为村民开辟了一条新的增收渠道,也为马一村探索特色农业发展路径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随着种植技术的持续提升和产业链的逐步完善,这枚小小的无花果有望结出更丰硕的“经济果实”,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活力。
马一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孙蔚成表示:“我们村目前的主导产业以大葱、黄花菜、杂果为主。近年来,我村一组村民吴建成引进了无花果系列种植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发展态势良好。村党支部对此给予了大力支持,若后续调研结果理想,我们计划大规模推广无花果种植,带动周边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