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乐乐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陈小文
陕西省大荔县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最开阔地带,全县可耕土地面积150万亩,95%以上为可灌面积,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是全省的“粮袋子”“果盘子”“菜篮子”“肉墩子”“鱼塘子”“奶瓶子”,先后荣获“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等国家级、省级荣誉20余项。2024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5.55亿元,同比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54元,同比增长7.7%。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粮食生产保持稳定
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一是依托“吨粮镇”小麦整建制推进建设5.76万亩示范田,辐射带动黄渭滩区30万亩粮食均衡增产、优质高效。二是依托试验示范项目,选种示范提产能。在试验田播种小麦累计试验品种242种、试验小区283个,筛选出西农100、西农99、农大753等10余个适宜大荔县秋播期种植小麦品种;夏播玉米累计试验品种266种,688小区,筛选适宜播种的高产品种,打造建设2个万亩示范片(官池镇、韦林镇),实施良种统供2万亩。2025年全县小麦面积55.2万亩,较上年增加0.03万亩;总产量为21.28万吨,增长0.23%。
全力构建特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供给保障产业聚集区。以“一镇一业、错位发展”为原则,依托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精准规划建设55万亩粮食、42万亩冬枣、5万亩高石脆瓜等优势产业聚集区,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粮袋子、果盘子、菜篮子、肉墩子、鱼塘子、奶瓶子”民生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全县果蔬面积87万亩,其中设施果蔬68万亩,占比78%以上。特别在设施冬枣上,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以范家镇、安仁镇为核心的规模化种植区域,通过科学的品种搭配与错峰上市策略,年产量达70万吨、产值过百亿元,培育出超10亿元镇4个、亿元村20个;蔬菜产业则以羌白镇、官池镇为重点,22.69万亩蔬菜年产量达71.18余万吨,建成专业村54个、专业镇5个,成功跻身全省果业(冬枣)重点县、蔬菜全产业链典型县行列,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产业协同发展。
打造样板 开创高效农业强县之路
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实施农产品加工增值提升行动。建成196座果蔬保鲜库,储藏能力达到21.89万吨,将冬枣保鲜期延长至6个月。建设冬枣4.0智能选果线12条,选果效率提高5倍,产品附加值提升40%;建成红萝卜清洗分拣生产线7条、黄花菜加工生产线4条、冬枣酿酒生产线1条,开发出脆冬枣、干制黄花菜、冬枣酒、沙苑子茶等30余种加工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至65%。全县累计建成各类产业园(区)44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5个、市级6个。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建设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6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4家、示范家庭农场23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0余家,为4万多农户,38万亩土地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通过探索产业带动、折股量化、股份合作、订单收购等利益联结机制,70%以上农户享受到产业增值的红利。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注入发展新动能。构建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在中心市场、产地市场、专业市场的主导作用下,注重培育电子商务,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个、镇级服务站17个、村级服务点300个,电商强镇2个、电商强村3个、电商企业560家、平台店铺2000余家、物流快递企业12家,构建起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实现“最后一公里”配送全覆盖。2024年全县农村网络零售额32.6亿元,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其中冬枣线上销售额占比达35%。
宏阔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舒展,大美的华章在接续奋斗中书写。下一步,大荔县将坚定不移推动农业兴县、工业强县“双轮驱动”,持续做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做优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做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农业强县建设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