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挂架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陈小文
地处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渭南市富平县,取其“富庶太平”之名,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该县立足资源禀赋,聚焦柿子、奶山羊两大特色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走出一条具有富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千年柿乡焕新生“小柿子”成就“大产业”
金秋时节,富平县的36万亩柿园层林尽染,一串串如灯笼般火红的柿子挂满枝头。作为“中国柿乡”,富平柿子种植历史悠久,如今已发展成为产值超85亿元的富民产业。
在标准化种植方面,富平构建了“专家指导+干部包联+能人服务”的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建成各级示范园40余个,辐射带动5万余亩柿园实现精细化管理,年培训果农超1万人次。
科技赋能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富平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成立柿子产业研究院,攻关“大小年”调控、炭疽病防治等关键技术。全国首个柿饼类国家标准将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富平柿饼品质获得国家级认可。
产业链延伸提升附加值。除了传统柿饼,富平研发推出冰柿、柿子酒、柿叶茶、柿子酵素等20余种深加工产品。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富平柿饼”品牌价值达34.48亿元,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
奶山羊产业跃居全国第一打造羊乳领域“领头羊” 富平不仅是“中国柿乡”,更是“中国奶山羊之乡”和“中国羊乳之都”。全县奶山羊存栏95万只,年产羊乳25.6万吨,养殖规模总量全国第一,成为全国唯一被工信部认定的乳制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完善。富平拥有红星美羚、圣唐乳业等8家现代化羊乳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5.3万吨。通过推行“九化”健康养殖模式,建成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152个,带动2.5万户12万人从事奶山羊产业。
科技创新引领行业突破。富平建成国家羊乳制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等9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积极开展脱盐乳清产品“卡脖子”技术攻关,两项相关项目双双入围工信部2024年“揭榜挂帅”名单。
三产融合拓宽发展路径。富平建成圣唐乳业、乳都金羊2个羊乳3A级旅游景区,打造研学体验游线路,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
品牌价值持续提升。“富平山羊奶”纳入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76.88亿元。
多元产业齐头并进乡村振兴动能澎湃
除了柿子与奶山羊两大主导产业,富平还大力发展苹果、花椒等特色产业,形成“百花齐放”的农业产业格局。
苹果产业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富平巧打时间差,错峰上市,形成“一早一晚”的鲜明特色,是全国最大的早中熟苹果、极晚熟苹果基地。
花椒产业平稳发展。在北部沿山区形成“百里花椒产业带”,栽植面积22万亩,年产花椒1.6万吨,产值8亿元。已开发椒香茶、花椒芽茶等系列产品,获得杨凌农高会“后稷奖”。
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富平立足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目标,发展农创文旅、网络直播、农耕体验等新业态。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总收益达到5121.49万元,年收益50万元以上村达18个。健全电商服务体系,开展“数商兴农”行动,建成富平数字经济产业园,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面向未来,富平县正朝着“到2025年底,柿子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亿元,奶山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00亿元”的目标奋力迈进。在这片孕育着“富庶太平”愿景的土地上,特色产业正焕发勃勃生机,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绘就着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