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干旱区玉米节水灌溉 加装“智慧芯片”
文章字数:881
  日前,“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农田智慧灌溉关键技术与装备”甘肃内陆干旱区玉米智慧滴灌技术示范区观摩交流培训会在甘肃省武威市召开,会议对内陆干旱区玉米智慧滴灌关键技术与集成模式进行了演示和交流。
  甘肃内陆干旱区玉米智慧滴灌技术千亩示范区位于武威市凉州区王景寨村,是“农田智慧农田智慧灌溉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的四个示范区之一。示范区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思恩告诉记者,武威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水资源总量极度紧缺且时空分布不均,玉米生产完全依赖灌溉,气象干旱问题突出。项目组研发的玉米浅埋滴灌种植技术体系,针对当地风大、干旱、管理粗放等痛点量身打造,有效解决了大风地区地表滴灌带易老化、损坏的问题;农田智慧灌溉决策系统则克服了农户“何时浇、浇多少”的经验主义难题,具备大规模推广的适应性。
  在示范区的玉米种植现场,搭载着微波雷达、多模态成像光谱偏振系统的无人机升空至10米高度,掠过进入成熟期的玉米种植区,实时采集传输土壤与植株水分数据。该项技术突破对构建农田智慧灌溉决策系统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演示现场还集中展示了植物冠层表型采集器、智能灌溉网关、渠道智能量控一体化板闸、智能测流柱等一系列自主研发的装备系统。为武威“量身定制”的智能灌溉决策系统动态显示农田缺水状况,精准预报亩均灌水量,为农业、水利推广人员和种植户提供了一本“灌水明白账”。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副所长吴文勇说:“农田智慧灌溉绝非简单的‘自动化浇水’,其核心在于‘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智能。其建立的难点在于打通数据精准驱动灌溉系统的关键技术环节,实现节水灌溉与农艺、农机技术的有机协同。”
  经过三年时间,通过研发技术、装备与系统,示范区形成了甘肃内陆干旱区玉米智慧滴灌技术模式。该模式集成了农田智慧灌溉决策系统、表型监测与智能施灌设备,以及玉米浅埋滴灌种植技术、土壤水肥气热调控与农机农艺协同技术、大气干旱预警技术等关键技术、设备与系统。
  2024年,示范区玉米生育期亩均用水280立方米,产量达2600斤/亩,比普通农户种植的玉米增产2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据《农民日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