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进山东省梁山县杨营镇,一排排崭新的银白色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棚内,一垄垄整齐的“蚯蚓养殖床”映入眼帘。梁山城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俯身捻起一把温润松软的“黑土”,红褐色的蚯蚓在其间灵活游动。“这可不是普通泥土。”工作人员解释,“这是蚯蚓分解转化牛粪后产出的有机肥,是土里淘出的‘真金’。”
这片标准化养殖区的诞生,有效缓解了当地肉牛产业发展带来的生态压力。该公司总经理魏相东算了一笔账:“一头牛一天能产30斤粪便,10万余头牛一天就要产生近2000吨粪便。”如此庞大的粪污量,不仅处理困难,更与梁山县境内24公里黄河岸线的生态保护要求发生矛盾。
过去,传统处理方式难以两全。传统的露天“沤粪”处理能力有限,而零散的露天蚯蚓养殖虽能消化部分牛粪,却因气味扰民,尤其是雨季污水易随雨水汇入河道,反而成为威胁黄河生态安全的隐患。为破解这一难题,保障黄河生态安全,该公司摒弃了传统露天、林下养殖模式,决心规划建设标准化大棚养殖场。
该项目不仅解决了污染难题,更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升。“蚯蚓养殖周期短,30天到45天就能收获一次,每米养殖床可产3-5斤蚯蚓。”魏相东介绍,“蚯蚓可以卖给药企,蚯蚓粪则可制成花肥,一次投入就能带来多次产出。”
令肉牛养殖户欣喜的是成本的大幅降低。“过去处理牛粪是笔不小的开销,现在好了,牛粪成了抢手货,我们直接免费运到蚯蚓养殖大棚,废料转眼就变成了宝贵资源。”梁山县兴联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瑞兵说。
(据《中国畜牧兽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