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锣鼓声中的振兴画卷
—— 陕西省三原县陂西镇蔡王村“小村大集”夜经济背后的繁荣密码
文章字数:1279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闫瑜涛 齐巨儒
  8月7日下午六点,陕西省三原县陂西镇蔡王村的中心广场上,锣鼓声如惊雷般炸响,打破了乡村的宁静。这个曾因空心化而沉寂多年的关中村落,正以“小村大集”为形、“家风小镇”为魂,演绎乡村振兴的夜间美学。
  灯火辉煌的顶层棋局
  “你看,一个农村能发展成人气这么旺的夜市,确实令人震撼。有人在这摆摊,一周就卖了一百多辆电动车,这比县城那边还厉害。”在三原县陂西镇蔡王村党群服务中心,陂西镇党委书记李伟与记者拉起了家常。
  记者留意到,李伟的公文包上还沾着田间考察时溅上的新泥。他向记者解释:“我们按照‘西菜、中粮、东工’的布局,积极推进蔡王村、西邓村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用夜市的‘流量杠杆’撬动家风小镇的文化纵深。”
  “乡村振兴,不是口号,是脚踏实地的变革。夜市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作为镇里“一把手”,李伟语气铿锵,如金石坠地。
  九人班子书写乡村“蝶变记”
  “胥书记,你来说说咱村的‘七十二变’。”李伟说道。
  蔡王村书记胥树勤马上接过话茬,黝黑的脸上写满自豪:“李书记送了东风,咱就扬帆,我要带领班子努力成为乡村发展中最有活力的力量之一!”
  旁边的蔡王村副主任李永新插话:“我来说说,胥书记是我们村的‘领头人’。他发起成立了蔡王村教育发展基金会,个人累计捐款1.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8名。他不仅是市人大代表,还获得过‘咸阳好人’等多项荣誉。”
  这位56岁的村支书上任后,带领八名班子成员完成了许多曾被认为“不可能”的任务:多方筹措20万元,为全村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四处筹集60万元,对全村8.2公里道路进行水泥硬化;争取国家人饮安全项目,铺设水管网3.2万米,解决了村民“吃水难”问题……
  青砖黛瓦间的文明密码
  “一楼是三原陂西党性体验中心,二楼是家风馆。古书云,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我们把玉璧的形象置于这个照壁之上,就是倡导学习君子之风。”来到家风馆的门前,村委委员娄小春打开了话匣子。
  蔡王村将近年来评选出的一大批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好媳妇、好公婆等,在家风馆最后一个展区集中展示,并把志愿活动与道德讲堂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开展诵读家风家训经典佳句、聆听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讲述的家风故事、学习文明家庭和最美家庭事迹报道等活动,真正以家庭的“小气候”温润社会的“大气候”。
  鼓点唤醒沉睡的基因
  “咚咚锵……”广场东侧,鼓槌翻飞,铜钹铿锵,几十名村民汗流浃背却激情四射、笑意盈盈。组织者高峰告诉记者,“成立这锣鼓队,不为别的,就为把大伙儿的心拧成一股绳。咱要让这‘乡村交响乐’响遍关中!”他的话语间,透着一股泥土般的质朴力量。
  “听!这鼓点,是咱蔡王村的魂啊!”汗水湿透衣背的高峰抹了把汗,指着手抄工尺谱上的标记:“鼓谱里藏着蔡王村六百年的精气神,这段《丰收令》要敲出‘兄弟同心’的节奏。”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表演,而是这个小村庄在乡村振兴浪潮中浴火重生的缩影。
  此刻,蔡王村的灯火正与银河交相辉映。群众大舞台上,老腔艺人吼着新编唱词:“嵯峨山下灯火明,夜集不夜传家风……”这场始于烟火、归于文明的乡村振兴实验,正在千年古村的血脉里注入新的文化基因。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