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谷幸
本期专家
路海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一直致力于玉米高产栽培生理、高产配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农谚道:“三分种,七分管,十成收成才保险。”当前正值盛夏,玉米已进入抽雄吐丝和灌浆期的关键时期。 农谚道:“三分种,七分管,十成收成才保险。”当前正值盛夏,玉米已进入抽雄吐丝和灌浆期的关键时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研究员路海东指出,此阶段玉米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并进,植株生长迅速,对水肥供给极为敏感,同时也是多种病虫害的高发期。科学有效的田间管理,是决定最终产量的重中之重。
近期玉米管理有哪些重点
路海东说,随着玉米植株快速生长,需水量急剧增加。“从拔节、抽穗到籽粒灌浆期间的需水量,占整个生育期总需水量的60%以上。此期水分不足,会严重影响雄穗开花和雌穗花丝抽出,导致授粉结实不良,造成大幅减产。”
他介绍,玉米高产需确保浇好“四水”:出苗水、拔节水、抽雄开花水和灌浆水。当前及接下来的阶段,重中之重是浇好抽雄开花水和灌浆水。
路海东解释,抽雄开花期若自然降水不足,极易引发“卡脖旱”,导致严重减产。因此,必须及时灌溉,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在70%—90%。此外,在雌穗受精后进入籽粒形成和灌浆期,水分同样关键。缺水会导致籽粒瘪小、粒重降低。“试验表明,在缺水情况下多灌一次灌浆水,可增产8%以上。”路海东说。
除水分管理外,路海东特别提醒,玉米抽雄开花期对氮、磷肥需求量大,应分次及时追施:第一次追肥:由传统的七叶一心后移至九叶一心期,利于蹲苗,增强抗倒伏能力。第二次追肥:在十三叶一心期进行,促进生殖器官发育。第三次追肥:在吐丝后10天施用,有助于籽粒灌浆,提高千粒重。
玉米主要病虫害如何防控
进入盛夏,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威胁增大。路海东提醒农户需密切关注田间动态,重点防控玉米根腐病、细菌性茎腐病、全蚀病、丝黑穗病、玉米螟、黏虫、双斑萤叶甲等。针对主要病虫害,他给出了具体防治建议:
根腐病:可选用58%代森锰锌·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恶霉灵拌种剂,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或在播前晒种2—3天,选用发芽势强的品种也有预防效果。
细菌性茎腐病:喷洒5%菌毒清水剂600倍液或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预防可在喇叭口期喷洒25%叶枯灵或2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加60%瑞毒铜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田间管理上,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
丝黑穗病:及早拔除病株、病瘤并带出田外深埋。精细整地,适当浅播,足墒下种,促进壮苗,提高抗病力。
玉米螟:心叶末期,可用0.1%辛硫磷毒渣(50%辛硫磷10毫升拌细煤渣或砂8—10千克)每株施1—2克;或每亩用1%杀螟灵颗粒剂或3%辛硫磷颗粒剂250克拌细河沙4—5千克撒施;心叶末期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灌心,每株10毫升。
黏虫:防治关键在幼虫3龄前。可选用5%氰戊菊酯3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喷雾;也可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如15%灭幼脲1号1.5克兑水200毫升或25%灭幼脲3号10克兑水200毫升进行低容量喷雾,效果佳且保护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