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第二章转基因“大家”谈
文章字数:905
  1、如何对待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是一项新技术,也是一个新产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公众对其安全性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存在一些疑虑和担心,也是很正常的。正是基于此,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科学普及”。正如抗生素和核能的应用一样,新事物的发现总会伴随着风险,不能因为有风险而因噎废食,也不能因为是新事物而降低警惕。要对转基因发展的科研、产业化和行业管理三个层面作出全面统筹,让这项新技术实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价值。
  2、无须“谈转色变”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谢道昕介绍,生物体的每种性状都由其自身基因决定。自人类进入农耕文明以来,一直通过对野生植物的不断驯化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栽培品种。与其野生祖先植物相比,所有栽培作物(含水稻、小麦、玉米和各种蔬菜)都发生了大量基因的改变。每次选育出新的、更好的农作物品种,都是对优良基因的选择、聚合和利用,“今天的农作物已不再是‘天然’品种,而是经过千百年人工选育获得的品种。”
  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说,杂交育种和转基因两种技术都是利用基因重组原理实现了基因的转移与交流,从而满足高产、优质等需要。转基因技术育种更具优势的是,能将一个生物体中结构明确、功能清楚的基因取出,让其在另一个作物体内“安家落户”,实现了基因在不同物种间的重组。因此这项新技术不仅更精准,来自其他物种的基因资源还大大扩充了作物自身的基因库,使作物具备人们期望的抗虫、耐除草剂、抗旱等特性。
  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种植以来,经过安全评估的转基因农产品已经成为世界数十个国家人们的日常食品,没有发现一例通过食物传递遗传物质整合进入人体遗传物质的现象。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毒理学会、欧洲食品安全局、美国科学院等机构都曾发表过声明,认为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同样安全。2016年,上百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名呼吁尊重科学界和各国监管部门对转基因的评价结论。截至2019年11月,诺贝尔奖得主签名人数达151名,这代表了科学家群体共同的声音。 (未完待续)
  (据农业农村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