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全链条加快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
文章字数:1637
      扫码获取全文

  乡村产业地域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健全、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建设农业强国的突出标志。《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提升农业综合效益。要准确把握农业产业体系升级的内涵要义,把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摆在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要位置,坚持不懈推动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壮链、强链,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力有效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一、农业产业体系升级进入全链条推进的新阶段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链条加快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的新阶段。农业产业体系升级区别于农业产业升级,内涵更丰富、任务更多元、要求也更高,既包括农业生产方式的优化,也包括农业功能价值的拓展,还包括产品标准品质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涉及农业研发、生产、加工、流通、品牌全过程,是生产效率、技术装备、产业质量、产品效益的全面提升。其目标是推动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在新形势下,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是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的根本举措。
  二、准确把握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的重点任务
  农业强国是农业强的综合呈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实现农业产业强,需要持续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采取全链条推进方式,促进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全面升级。
  (一)推动农产品加工流通优化升级。《规划》着眼推进农业多向融合和一体化发展,提出完善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开发类别多样、品质优良的加工产品。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推进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优化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布局,推动有需求的县乡村加强田头冷藏保鲜设施建设。
  (二)推动农业优质化品牌化提升。《规划》提出,深入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升计划。建立健全农产品品质评价和认证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培育一批品质过硬、竞争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加强中国农业品牌文化赋能,推进农业品牌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
  (三)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规划》提出做精做优乡村特色种养业,做好地方特色品种筛选,发展产地清洁、全程贯标、品质优良的特色种养。创新发展乡村特色手工业,培育乡村工匠,推进乡村传统工艺振兴。深度开发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加强农业文化遗产、民族村寨、传统建筑等保护。
  (四)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聚焦多元主体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催生、新载体打造等方面作出部署。
  三、为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提供保障
  农业产业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尊重农民意愿和经营自主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市场监管和公益服务中的作用,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增强政策的协同合力效应。
  (一)加强乡村产业布局引导。乡村产业发展是一个非均衡发展的过程,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县城的城乡衔接功能,加强城乡间产业链的衔接和融合,推动农业与服务业、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投入保障,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支持乡村产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乡村产业技术创新。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优惠政策适用于乡村产业。优化营商环境,引导社会资金到乡村投资兴办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
  (三)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乡村产业发展,要从农业的多维功能和乡村的多元价值出发,针对乡村不同产业部门、不同类型产品以及产业链不同环节,建立完善差别化的激励约束机制,既要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环节给予相应支持,又要加强全过程监管,完善乡村产业准入正负面清单制度,促进乡村产业有序发展。(据《农民日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