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国产疫苗亮剑十年降伏鸡瘟
科研人员研发的基因Ⅶ型新城疫灭活疫苗让新城疫在我国得到有效控制
文章字数:983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鸡肉消费国,每年超过140亿只鸡被端上百姓餐桌。长期以来,鸡瘟以其超强的传播性和致死率制约着家禽养殖业发展。在我国长期流行的鸡瘟是新城疫,也称亚洲鸡瘟,发病率和死亡率接近100%。201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刘秀梵研发的基因Ⅶ型新城疫灭活疫苗获得国家一类新兽药认证,仅用十年时间就让新城疫在我国得到有效控制。2022年,农业农村部将新城疫由原本的一类动物疫病降级为二类。
  对新城疫病毒展开分子流行病研究
  “新城疫是一种由副黏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疫苗免疫是防控新城疫的重要方法。过去,我国鸡群新城疫病毒感染率高,所有鸡群都频繁接种疫苗,使用最广泛的是由国外引进的基因Ⅱ型LaSota疫苗。”刘秀梵说,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新城疫的流行特点出现了重大变化,即便鸡群在高频率接种LaSota疫苗的情况下,仍然普遍发生由新城疫强毒引起的非典型新城疫。
  有效防控免疫鸡群的非典型新城疫,成为当时我国乃至全球养禽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20世纪90年代末,刘秀梵团队启动流行病学调查,针对我国新城疫病毒展开分子流行病研究。团队通过分析1500多株新城疫病毒分离株的基因型,发现了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基因组长度特征,证明了鸡群和鹅群中流行的新城疫强毒95%以上都是基因Ⅶ型。
  利用反向遗传技术创制新型疫苗
  “制备与流行株匹配的新城疫疫苗,首先要获得基因Ⅶ型新城疫弱毒株。但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的分离株均为强毒株,不符合疫苗种毒的基本要求,常规的传代技术也无法使毒力变弱。”刘秀梵团队成员、扬州大学教授胡顺林说,经过几年摸索,团队从200多株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流行株中,筛选获得了在鸡胚中繁殖效率高、免疫原性强、交叉保护性好的毒株作为供体,构建了含有该毒株全长基因组的感染性克隆株,在国际上首创了基因Ⅶ型新城疫强毒直接致弱的反向遗传技术。
  2006年,刘秀梵团队应用反向遗传技术创制出基因Ⅶ型新城疫疫苗毒株A-NDV-Ⅶ。与国际通用疫苗株LaSota相比,新疫苗株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滴度高出4倍以上,清强毒能力强10倍以上。
  “制备出疫苗株相当于有了研制疫苗的‘种子’。”刘秀梵说,这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城疫疫苗株,打破了我国新城疫疫苗株完全由国外引进的局面。利用新疫苗株,团队研制出国际上首个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该疫苗自获准应用以来,我国新城疫的发生数呈断崖式下降,几乎再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新城疫疫情,新城疫在种禽群中已基本达到净化水平。
  (据《科技日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