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候由冷变暖,气温逐渐回升,日照逐渐延长,是鸡产蛋最旺盛的季节。这时要特别注意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蛋鸡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需要。
合理调整日粮的营养水平
初春伊始,乍暖还寒,饲料中还应适当增加玉米等能量饲料的比例,以增强鸡体抗寒能力。
预产期与产蛋高峰期的鸡需要大量营养物质来满足其产蛋与增重的需要,所以此阶段应适当提高日粮的营养水平,否则难以满足鸡的营养需要。日粮中的蛋白质比例要符合产蛋标准的要求,适当增喂些鱼粉、豆饼等含蛋白较高的饲料。粗蛋白含量不得低于16.5%。一般鸡的产蛋率每提高10%,日粮中的粗蛋白质要提高10%左右,当预见产蛋率上升时,要提前一周喂高蛋白饲料,当产蛋率下降时,不要急于调低蛋白质水平,要维持一周再调低,以减慢产蛋率下降的速度。
搞好鸡舍的环境,加强防疫
初春时节,昼夜温差大,在管理上,要注意鸡舍保温,尽量使产蛋鸡舍温度维持在10℃以上,同时也要兼顾通风换气。在每天中午温度高时打开门窗,以排出有害气体,应根据情况逐渐地将防寒设施撤去,但要注意避免鸡群受寒。
春季中期后,气温稳步提高,鸡的生理机能更加旺盛,产蛋率也迅速提高。但此时也是微生物大量繁殖的季节,蚊蝇等昆虫也开始滋生繁殖,而多风多雨的气候特点又利于疾病的传播,搞好环境卫生和加强防疫应列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此外,有条件的鸡场要做好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病的抗体监测,发现异常立即免疫,也可以进行预防性投药。
(黑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