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渭南讯(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陈小文)近期气温骤降,正是粉条加工的好时节。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云溪泉家庭农场的手工红薯粉条加工厂内,工人们打芡、和面、掌瓢、打面……经过洗粉、提粉、定型、控水等一系列精细工序后,粉条被送往晒粉场进行晾晒,整个制作过程忙而有序。
红薯粉条加工不仅延长了家庭农场的产业链条,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每年冬季,都有十余名村民前来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
为了提升传统手工粉条的制作环境,该农场还配备了冷冻、烹煮等设备,确保卫生安全。同时,通过微信小程序云溪泉生态农场,实现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让更多人品尝到这份纯正的乡土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