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又至高考季,志愿填报、专业选择等话题再度热起来。很多人发现,近几年,涉农专业的报考热度持续升温,不少农科院校扩大了招生规模。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农学类专业近年来第一志愿报考率每年提高10%左右,录取平均分数超一本线的差值每年上升8-9分,生源质量逐年提升;上海市教委日前宣布,将理工农医类本科招生比例提高到50%以上;还有的农科院校实现了从“招不满”到“招不完”的转变。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一系列因素在发挥作用。
农业农村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专业人才已成“香饽饽”。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业科研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等,要满足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必然离不开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的跟进。
国家层面明确鼓励。早在2022年,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意见》要求,吸引优质生源报考涉农专业。鼓励校地合作,探索推进涉农专业订单定向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入学有编、毕业有岗”改革试点。
像今年,浙江省计划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154名;安徽省计划定向培养基层农技推广人才210人。相关高校扩大涉农专业的招生规模,正是对此的积极响应,生动体现了高校服务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发展的使命担当。
农业农村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当前,广大农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生活水平、农业产业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为大量专业人才干事创业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和条件。相关激励机制也在不断完善。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加强高等教育新农科建设,加快培养农林水利类紧缺专业人才。 (据央视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