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助推小杂粮“火出圈”的“杂粮王”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婕 郭媛媛
文章字数:1573
    刘勇正在查看杂粮产品

  陕西省榆林市位于秦地最北部,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古以来就是小米、荞麦、糜子、黄豆、绿豆等杂粮的优质生长地,小杂粮既是当地的传统食粮,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据统计,目前榆林市小杂粮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占全市粮食总播种面积的25%到30%,年产量在40万吨以上。小杂粮,已经成为榆林的一张名片。
  “帮助农户致富,带动产业发展,这一直是我的目标。”“杂粮王”刘勇是地地道道的榆林人,他创办的榆林塞北古郡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就位于家乡——榆阳区鱼河峁镇刘寨村,“陕北勇哥”是他的商标和“人设”。刘勇表示,自己以前一直在外地干工程,经过多年打拼,事业有成后,“为家乡做点事”这个心愿始终放在心头。
  长期以来,刘寨村受自然环境影响,一直没有经济支柱产业。2020年,刘勇专门做了市场调研,详细了解到传统小杂粮的发展前景后,便返乡创业,成立公司,带动家乡的村民们共同致富。他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在村里建立了无公害小杂粮基地,不仅帮助村民解决了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还为他们免费发放了基本的农用物资,小杂粮成熟后及时收购,解决了农户卖粮难的问题,帮助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同时,也助推小杂粮产业“火出圈”。
  小杂粮里炼出“金”
  刘寨村生态优美,景色秀丽,这里纯净的黄土土质最适宜陕北小杂粮的生长,“陕北勇哥”系列杂粮均就地取材、就地加工。从一粒种子长成一束谷子,脱壳变成一粒粒金黄的小米,再熬制成热腾腾的小米粥,走上餐桌,比起大鱼大肉,这更适合亚洲人的胃。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如今,五谷杂粮更符合追求健康生活的消费者的需求。绿色有机杂粮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稀罕物”。也因此,刘勇坚持采用传统的石碾碾米、石磨磨面工艺,不经过高温加工,生产出纯天然、无添加的绿色食品,让消费者真正品尝到食物的真、浓、醇。
  走进杂粮加工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对小杂粮进行碾压、过筛。石碾小米、绿豆、高粱、豇豆、红小豆、黑豆钱钱、黄豆钱钱、玉米仁、石磨黑豆糊糊、石磨玉米面粉、石磨豌豆杂面粉、石磨小麦面粉、石磨荞麦面粉等各种小杂粮通过石磨、石碾的压制,制作成一袋袋真空包装的农特产品。
  这些优质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线上通过微信小程序在网络销售,线下销售火爆,“陕北勇哥”系列杂粮备受市场青睐,刘勇也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荣誉纷沓而来。2021年,塞北古郡食品公司农特产品展销厅获得“榆阳好产品品牌标准形象店”和“消费帮扶专馆”称号。2022年,塞北古郡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被评为“榆阳区先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合作经济展“英姿”
  初秋时节,走进刘寨村,宽阔干净的水泥路穿村蜿蜒向远方,路旁绿树成荫,一座座小院错落有致,村头巷尾欢声笑语不断……一派欢乐祥和、宜居宜业的景象,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中。
  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来,在刘勇的带领下,发展势头迅猛,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联农带农效果明显,年均产量突破2000吨,走出了一条合作联合之路。
  “这改装的电石磨碾就是好,谷子倒进去,出来变成了小米,省时又省力,比原先用人工或牲畜推拉磨碾强多了。”杂粮加工车间,看着刚加工出来的小米、高粱等成品,正在忙碌的村民刘大爷别提有多高兴了。
  刘勇不但带动全村产业结构调整,公司对收购的小杂粮进行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还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全方位带动乡亲们稳健地走上致富路。
  “我们根据帮扶、脱贫、增收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与农户签订农产品收购协议,并高出市场价15%收购,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扩大地方特色农业种植面积,带动更多农民致富。”刘勇说,公司的发展与成长,离不开乡亲们和政府,以及消费者的大力支持。我们将继续学习,努力创新,研制加工出更加优质的农产品,让大家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