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水泥缸的故事
文章字数:1025
  ■张新玲
  前段时间回老家看望母亲,老人家正在收拾屋子、翻晒被褥。“秋
  风凉了,被褥该上炕了。”母亲说。
  每年夏初,母亲都会把被子褥
  子、棉衣棉鞋洗净晒干,收藏起来。与我们有所不同的是,母亲的被褥不是收藏进大衣柜,而是一口大缸里。“你回来了,正好帮我把水泥瓮挪挪窝。”母亲习惯把缸称作瓮。
  这口大缸有点特别,并非窑厂烧制的瓷缸,而是一口水泥缸,是父亲用水泥自制出来盛粮食用的。说起这口水泥缸的来历,还真有一段趣事。
  那时候家里穷,一般人家买不起瓷缸,当然也没有多少粮食可以盛在缸里,生产队每年分的口粮都不够吃,当家饭就是地瓜、地瓜干,储存地瓜有窖子,储存地瓜干有囤子,稀有的一点麦子、玉米,磨成面存放于泥缸(用泥做成,里外糊纸,水桶一般大小),根本用不上大缸。大缸通常有一米多高,至少能盛三四百斤粮食,有的可以盛下六七百斤。听父亲讲,过去地主家里也没有几口大缸,谁家能有三缸粮食,就算是大户人家了。
  我印象中家里唯一的一口瓷缸就是水缸,能盛三担水,有一道长长的裂纹,却也不渗水。至于粮缸,压根没得见。
  大包干后的第二年,家家户户实现了粮满囤、米满仓,这才把添置大缸列入议事议程。然而需求一下子这么多,生产资料门市部和土产日杂公司的大缸早已售罄,父亲便决定土法上马,自制水泥缸。
  父亲是个机灵人,木匠铁匠泥瓦匠的一些小活计都能自己搞定。打水泥缸,村里还没人干过,父亲是第一位。如今算起来,这口水泥缸已经用了30多年,起初是盛粮食,后来粮食富足,家里又添了几口瓷缸。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家庭也逐渐改变了储藏多年陈粮的习惯,很多面粉厂、粮油店都开展了“粮食银行”业务,可以随时把小麦存进来,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来打面粉,方便得很。玉米、花生、大豆等农作物收获、晒干之后直接有人收购,连家门都不用进,更用不上粮缸了。
  正因为此,母亲才把水泥缸派上了新用场,用来盛被褥,既防潮,又防虫。我知道,这口缸现在也寄托着母亲对父亲的念想,2000年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母亲细心地保留着父亲用过的每一件物品,盘炕的瓦刀、锔缸的钻头、扎笤帚的绳扣……包括这口水泥缸。
  “被子褥子都拿出来了,冬天盛什么?”我瞅着空洞洞的大缸,问母亲。
  “盛夏天的衣裳啊。”母亲答道,“以前担心年头不济,怕挨饿,老是囤些粮食,希望安稳度过荒年。而且咱庄户人家没有条件,粮食有时不是生虫就是发霉。现如今没有囤粮的了,大河有水小河满,国家富强了,老百姓哪能缺吃的?”
  母亲很朴素的一句话,让我回味许久,很多天来一直萦绕在耳际,挥之不去。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