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在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05版
发布日期:
金台区硖石镇小柴胡成为大产业
文章字数:3443

  
    硖石镇柴胡联合社收购的成品柴胡

    硖石镇柴胡漫山遍野

  全媒体记者 周俊鹏
  5月18日,雨过天晴,风和日丽。一大早,药农马天实仍然穿着他在地里干活时穿的迷彩服,背着他前几天晾晒干了的柴胡来到镇上的柴胡收购点,希望卖个好价钱。还好,他花了三天时间从山坡上采挖的23斤野生柴胡卖了621元,这可比他种一亩麦子的收获大。他把钱装在衣兜里还未暖热,瞧见一旁颗粒饱满正在售卖的柴胡种子,用带有老茧的右手挠了挠自己的后脑勺,心里盘算了一下:虽然家里也种有5亩柴胡,但9亩小麦的收入也抵不过5亩柴胡,还不如下狠心在4亩玉米田里撒上柴胡种子,等今年的玉米收割后,直接把玉米田变成柴胡地。想好之后,马天实掏钱的动作极为麻利,他一边掏钱一边对旁边卖柴胡种子的工作人员说:“给我买四亩三分地的种子。”看似临时起义,又似乎是早有打算,工作人员给他算了一下,称了21斤种子收了他252元钱。马天实背着21斤柴胡种子往街道上走,他要去乘坐回村的便车,由于心里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脚下的路就走得矫健而坚定。
  柴胡给大山里的农民带来了致富的希望
  马天实是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硖石镇六川店村村民,家里5口人,种有14亩山地。这些山地没有灌溉条件,很贫瘠,原来种的小麦和玉米只能是广种薄收,人均纯收入1000元左右,根本满足不了一家人的生活所需。他家从2017年开始种柴胡,一点一点尝到甜头,年年种,一年比一年多。去年,他家采挖3亩多柴胡就收入了10000元。2019年,他家1.2亩地的柴胡卖了8000元,这让马天实特别兴奋,他说:“没想到种柴胡能有这么好的收入!今年,我要再种四亩多柴胡,争取把日子过到村里人前面去。”
  王广林和妻子马玉霞也是六川店村人。他们都已61岁,还患有高血压,原来种小麦,日子捉襟见衬,前两年种了5亩柴胡,去年采挖,收入达万元,去年他们种4亩柴胡,今年他们又买了柴胡种子打算再种5亩柴胡。
  在大山深处的六川店村,有个院落很是惹眼。院外满是迎风摇曳的月季花,院内坐落着4间一层半砖混结构的房子,房子外墙砌了白瓷砖,窗户装了透光性好的玻璃并安装了防护网,房顶撒着红色机瓦,还安了太阳能热水器,这种房子在现在的农村并不稀奇,可在穷乡僻壤的山旮旯里就有了鹤立鸡群的意味。据了解,这个院落是村民魏仓平的家。以前他家住在不远处的一座三间土坯房里,里面黑乎乎的,遇连阴雨时还漏雨。住在这样的房子里,让魏仓平一家人真有风雨飘摇的感觉。2005年,他家种了23亩核桃树,等了几年,好不容易到了挂果时节,可这些核桃树产的核桃却收效甚微,与他的预期相去甚远。但魏仓平是个不安于现状的人,也是一个不负输的人。2009年,他一气之下挖了核桃树种上了柴胡。隔了一年,柴胡给他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由于种柴胡给他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这么多年他一直坚持种,不但在村里盖了新房,还在宝鸡市买了106平方米的商品房。去年,他采挖10亩柴胡就卖了4万元,全家4口人,他和两个儿子在农闲时出去打工,种柴胡、种粮、务工收入加起来,年人均纯收入达两万多元。周围十里八乡的村民也纷纷仿效他,年轻人出去打工,上了年纪的人就守着家里种植柴胡。
  硖石镇发展柴胡产业有着
  得天独厚的条件
  硖石镇地处西部山区,面积151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5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4万人(农业人口1.96万人),耕地6.8万亩,林地6.4万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乡镇。
  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专家调查考证,硖石地区种植的北柴胡药性温和,有效成分高于国家标准2倍以上。有统计表明,柴胡年用量约1万吨,位列中药材前三。同时,我国每年柴胡出口总量以15%的速度递增,这说明柴胡需求量在逐年升高。柴胡原来主要以野生为主,但随着需求量的增加,野生柴胡资源已趋于枯竭,而目前人工种植的柴胡规模较小,产量较低。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农户种植的柴胡每亩可增收3000元,远远高于种植传统农作物的经济效益。
  硖石镇是典型的农林业大镇,农林业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曾是金台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镇原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62户5330人,5个贫困村(司家窑村、董家村、高家湾村、车辙村、张家崖村)。近年来,金台区区委、区政府从实际出发,引导硖石镇发展柴胡产业,各个帮扶单位为贫困村、贫困户捐赠柴胡种子,鼓励他们种植柴胡。金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晓辉告诉记者,金台区委宣传部也曾经给硖石镇贫困户捐增过柴胡种子。硖石镇由于发展柴胡产业,2020年,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都摘帽。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后,发展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是今年镇党委、镇政府的一个重要课题。
  创新体制机制 发展柴胡产业
  2020年以来,硖石镇党委、政府积极探寻让群众“共同致富”的发展路子,镇上领导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与群众进行广泛交流,寻专家、探市场,总结近年来全镇产业发展经验,立足自身实际情况,着眼长远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决定举全镇之力发展柴胡产业,打造柴胡全“产业链”。
  这不,记者近日到硖石镇镇政府办公楼找镇党委书记侯宏昌,不料,他电话里说他在柴胡联合社的办公室。记者来到镇政府对面的柴胡联合社,办公区的院子里堆放着成袋成袋的柴胡。侯书记告诉记者,自从这个联合社成立以来,镇上也成立了柴胡办公室,镇上的柴胡办公室就设在联合社的办公区,没有重要的会议和事情,他就在这里办公了。他介绍说:“这个联合社全称叫‘宝鸡市金台区忆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去年成立的。吸纳全镇14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股东,全镇全体村民为股民。联合社不以盈利为目的,以服务群众、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为宗旨,促进群众增收。”
  合作社理事长张银学指着院子里堆放的柴胡说:“这些柴胡是我们联合社去年以每斤30元的价格从其他地方收购的,将以每斤40元的价格卖出;我们收购我们村民的柴胡,是以当时的市场价收购,卖给南方的药企,得多少利给村民返多少利,不赚村民的钱。”
  宝鸡市金台区忆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联合社)成立后,镇党委、镇政府克服人员不足的困难,抽出1名副科级领导,2名干部,成立镇柴胡办,全力发展柴胡产业。镇柴胡办与联合社通过对辖区柴胡种植情况跟踪分析,了解到,硖石镇的柴胡种植还存在许多问题,柴胡种植的数量和品质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种植品种乱、杂草多、有病虫害风险、栽培和管理缺乏技术支持、质量监测不到位、没有形成品牌效应。针对这些情况,镇柴胡办、联合社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协商,与其达成合作意向。依托西农大专家团队,联合社成立了技术服务室,在五七村、司家窑村分别建立起柴胡种植试验基地,对柴胡种植品种、栽种方式、病虫害预防等生长全过程形成规范,解决了种植技术瓶颈,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西农大专家多次来硖石镇给农民讲课、进行柴胡生产技术培训、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使他们基本掌握了柴胡种植、除草、施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技术示范、科学引导,大大提高了农民种植柴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联合社工作人员各负其责,技术指导、市场营销、农机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各司其职,在不违反国家土地、林地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在适宜柴胡种植区域,大力支持农户充分利用承包地,尤其是山地、洼地、荒地种植柴胡。去年到今年,硖石镇柴胡种植渐成气候,从零星种植发展成整山连片之势,全镇柴胡种植面积达2.3万亩。李让焕是司家窑村二组村民,全家6口人,未种植柴胡前,全家人均纯收入只有2600元。2018、2019年共种植柴胡80亩。记者问他种植柴胡的收益情况,他脸上的表情立马生动起来,说:“我家去年挖了16亩柴胡,都是前两年种的,总共卖了8万多元,种麦五年都没有这么好的收成。”据统计,硖石全镇有三分之二以上农户种植柴胡,柴胡已成为硖石群众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
  对于大力发展柴胡产业从而使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使村集体经济的盘子大起来、使硖石这个山区乡村兴起来,侯宏昌书记胸有成竹、信心百倍。他告诉记者,硖石镇要以联合社为实施主体,将实施“硖石镇柴胡种植产业发展项目”和“硖石镇中药材初加工项目”。购买柴胡专用农机设备,建设中药材仓储库房,在董家村建立柴胡专用农机基地,在车辙村、张家崖村设置良种培育试验田及实验室,不断提升柴胡种植技术,逐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购置设备,进行柴胡等中药材初加工,使群众既能在柴胡种植上有收益,也能在柴胡产业链上实现一定的务工收入。
  硖石镇通过“高等院校+联合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实施产业项目,正确引导农民种植柴胡,“硖石柴胡”的影响越来越大,品牌价值正在凸显,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正在持续壮大。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