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平
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掀起一场全民参与的“光盘行动”。这也让我想起小时候,在田间地头捡拾麦穗、谷穗的场景。
那时我们正上小学,身体如同粮食拔节抽穗,吃饭时我总是结结实实舀一大碗,却眼大肚皮小,最后碗里总要剩下许多。
起初,父亲很气愤,但还是耐着性子提醒我,让我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但我总对“肚量”估计不足,或逆反或抵制,反正最后碗里总要剩些,甚至直接倒掉。做老师的父亲终于忍无可忍,顾不得多年的教育习惯,以高八度的音量对默不作声的母亲发出指令:给我拿篾条来,我今天必须动手!还命令我亮出屁股,摊出手掌,最后的结果就是我的屁股和手掌皮开肉绽!最后经老妈冒险劝阻,老爸终于不再打了,但要求我放学后必须挎着篮子或背上背篓,去田间地头捡拾大人们收割时掉下的麦穗稻穗或麦粒稻粒,每半天不能少于五斤。
在我们老家,收小春和大春都要抢在端午前和中秋节前的一点儿时间里收割完。这时的天气虽不如七八月份那么酷热,但田间地头的温度也高达四十摄氏度,这时收割,掉地上的穗子虽然多一点儿,可对我们小孩而言,就是煎熬了!
刚开始时,我还异想天开地觉得就是跟在大人们后面,只要把地上的麦穗麦粒,弯腰捡到篮子或背篓里就行,甚至觉得他们同样要弯腰用力割麦子,我们只要跟在他们后面捡拾残留的麦穗麦粒儿就行了,岂不比他们轻松愉快许多?殊不知,大人们每紧张地收割一个时辰左右,便悠闲地坐在田埂上点上烟卷,吧嗒着吞云吐雾,甚至喊我们:“嘿,我们都歇气(休息)一会儿,你们也歇一会儿吧,太阳还在半坡呢!”
后来,我们捡拾了许多的麦穗稻穗,体验到每一粒粮食都是汗水泡出来的,我也彻底改掉了以前浪费粮食、剩饭的不好习惯。如今,那段捡拾麦穗稻穗的岁月已然久远,但珍惜粮食的习惯却伴随我至今,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粮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