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如今,儿童玩具品种繁多、式样新颖,尤其电子产品更是功能齐全、不断升级,家长或亲友为孩子购买、赠送时毫不吝惜,不少孩子也都是“装备齐全”,且不时更新换代。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山西代县小孩的玩具大多是就地取材。那时在农村,折一根柳条做一支柳笛、采一把狗尾草编一个花环或“戒指”、用手绢折一只“老鼠”,都能让孩子们兴奋半天。那年月,大人都忙着干农活或家务,孩子们放学后便约上一起玩耍,弹玻璃蛋、抽木猴、滚铁环、扇烟盒是男孩的常规游戏,丢沙包、跳皮筋、翻花绳则是女孩的钟爱项目,当然也有传统的“藏老猫”“闯马城”“老鹰抓小鸡”等游戏,男孩女孩有时也一块玩,打打闹闹,欢笑声声。
记得那时,我们常去街上捡拾行人丢弃的烟盒,将这些软盒烟的烟标抚摸平整,折成三角形,在地上“扇三角”玩。弹玻璃蛋是男孩的最爱,一有时间,他们就相互比输赢,练就了一定的技巧和经验。玩耍时,瞄准目标,拇指发力,击中对方玻璃蛋一次,谁弹中谁就赢,当时胜者的那份喜悦和自豪,是现在的孩子无法想象的。
过去,孩子们没有啥零食,往“洋火匣匣”里装点儿炒面,课间用手捏一点送入口中,就算“打牙祭”了。盛夏,可以吃到一根5分钱的冰棍,孩子们满口甘甜、满身舒爽、满心欢喜,吃完后,已被嘴唇咂得干干净净的细木棍也舍不得扔,收集一把,还可以玩“挑木棒”的益智游戏。
诚然,那时的我们虽然物资相对贫乏,但精神却是富有的,童趣是浓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