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定边县着力打造一支抓党建促脱贫过硬队伍,坚持用实用好“三项机制”(即鼓励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能上能下机制),在脱贫一线“发现、培养、锻炼、选拔”干部,真正把党员干部的政治前途与脱贫攻坚工作挂钩,用“政治抵押”方式力促脱贫攻坚见成效。
“政治抵押”拧紧领导干部“责任弦”
该县让所有新提拔干部全部到脱贫一线担任第一书记,对在脱贫工作上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干部在脱贫摘帽后正式出文任命,对工作推进不力,不能完成任务的延迟任命或重新考察。择优选派后备干部分批次到脱贫一线实践锻炼,对不愿到脱贫一线工作的干部不予提拔或取消后备资格。将脱贫一线作为后备干部蹲苗历练的“主战场”,实现“赛场选马”,对有效完成脱贫任务的后备干部优先提拔使用,不能完成任务的取消后备干部资格。目前,全县共选派89名后备干部充实到脱贫一线,15名新提拔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
“跟踪问效”打紧帮扶干部“进度鼓”
该县大力选派政治可靠、能力突出、敢于担当、吃苦耐劳的干部到脱贫一线结对帮扶。要求帮扶干部立下军令状,牢牢把握“五个时间节点”,严格遵守“十条铁规”,坚决做到不脱贫不退出、不脱贫不脱钩。县委组建了8支督察队伍,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任组长,开展全方位、地毯式巡回督察指导。县委督察组以暗访为主,直接入户掌握一手资料,定期督查通报脱贫攻坚进展情况,传导压力,跟踪问效。根据脱贫实绩考核结果,全面落实“四个一批”举措,即优先提拔一批、列入后备一批、通报批评一批、问责追究一批,真正做到导向鲜明、奖罚分明。
“对号入座”敲响一线干部“问题钟”
该县畅通监督渠道,建立县乡有奖举报平台,开展脱贫攻坚问政,进行全面监督问责。强化制度约束,出台了脱贫攻坚工作考核、问责和工作队伍管理等一整套办法,并把干部帮扶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对单位和个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帮扶责任落实不到位、派出帮扶干部不作为、帮扶成效差的单位主要负责人通过督查通报、组织约谈、责令整改等组织手段进行处置。对群众不满意、工作表现差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退回原单位并进行问责。今年以来,召回替换了23名“第一书记”,问责和通报典型问题19起,纪委立案查处7起,给予党政纪处分8人、诫勉谈话16人、工作约谈和提醒谈话18人。(本报记者张泽尧通讯员屈培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