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种业科技创新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引航开道”
文章字数:1181
  核心提示:科技兴农,良种先行。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种业科技创新工作,以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为纽带,统筹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和平台建设,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及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种业科技的发展决定着未来我国农业走向和命运。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成为我国农业是否能在世界农业强国行列中处于领跑位置的关键。
   种业科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学院院士万建民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基于种子活力和遗传完整性的种质安全保存与更新技术,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的超低温长期保存以及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的超低温长期保存技术,以及基于精准鉴定评价、远缘杂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常规杂交技术相结合的优异种质鉴定评价与种质创新技术体系在内的完整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
  基础研究在过去一直是我国农业科研十分薄弱的环节,但是现在基础研究与现代育种技术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目前已经通过建立功能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研究平台,成功解析了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产量、品质和抗性等重要形状形成的分子基础,促进了农作物品种改良方法。
  “农业科学家要大胆的探索别人没有研究过的领域。从杂交稻到超级稻,中国水稻单产实现两次大幅度的提升都是科学家敢于创新,从而才实现了水稻单产质的飞跃。”万建民建议。
  培育适宜现代化农业新品种
  我国农作物新品种一直以结合优质与高产为方向,注重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性和抗逆性,提高作物水肥利用效率,种业科技创新为我国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问题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几千年来,我国农业一直以吃饱肚子为目的。但是,由于种业长期以来以提高产量为主,品质问题成为我国粮食安全新的挑战。”万建民表示,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人口剧增和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培育和推广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是保障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
  培育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特色专用的农作物新品种,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支撑。万建民指出,我国农业育种家经过长期不断的攻关科研,培育出了抗虫、抗旱、养分高效农作物新品种,不仅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农民对农药水肥的使用,还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量,在此同时又可以增加产量,确保农民的收入。
   准确把握种业科技创新方向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种业技术不断取得更大突破。在万建民看来,中国种业科技的发展即使是速度缓慢也是退步。万建民认为在今后我国种业科技创新应该朝着精准化、规模化、高新化、多元化四个方向发展。
  万建民建议,今后应该继续加强我国种业科技创新,重点要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和育种基础研究。充分发挥科研院所作为基础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推进种业科技创新机制的建设。进一步强化种业科技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定位,加强对种业科技的财政支持,确保科研投资强度,完善多元化的投资机制。(马爱平)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