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浙江建材商人转行办托老院
不忍让留守老人孤独老去
文章字数:732
    16年前,35岁的陈雪兰是一名建材商人。生意做的顺风顺水。如今她成了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康平托老院和善爱老年公寓里245位老人共同的女儿。有的老人离开了,又有新的老人住进来,自办院以来,陈雪兰一直用爱心在经营着托老院。遇到困难家庭能免则免,实在困难的家庭完全免费。
    让留守老人安度晚年
    “由于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有大量的留守老人,80多岁还骑着三轮车种菜卖菜,那时就想自己办个托老院,让没人孝敬的留守老人能够安稳度过晚年。”抱着这样简单的念头,2001年,陈雪兰在临海的第一家托老院顺利开起来。
    在临海农村建养老院,因农村思想观念的问题,陈雪兰遭到了邻里乡亲的排挤。2008年时,陈雪兰将自己和老人们共同的家搬到了城市。当年7月,椒江康平托老院顺利开院。
    用实际行动为爱心作证
    近日,在陈雪兰的院子里,笔者看见了一对举止奇异的老人在晒太阳。他们是潘老爹和彭老太了,椒江当地的“名人”,曾流浪15年之久。
    四年前,他们还住在椒江南门路上一个废弃的山洞里,靠捡垃圾为生。四年后,他们在陈雪兰的托老院里安享晚年,尽管经常行为举动怪异。“几乎劝了一年,每隔几天就要去看望老人,给他们送饭送菜。”陈雪兰回忆说,那时看到老人的处境,再加上老人不愿前来,她实在忍不住就抱着老人一起哭。
    终于,陈雪兰说服了两位老人,托老院也承担起他们的居住、饮食及生活照料费用,潘老汉和彭老太安心在这里安度晚年。每逢碰到诸如此类的质疑,陈雪兰觉得,感动或说服一个人,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而非言语。陈雪兰告诉笔者,办养老院是一件行善的事情,不要想着赚钱,千万不能有盈利的念头。如今在陈雪兰的两个托老院里,住着245位老人,他们的平均年龄达到了90岁,最高年纪为98岁,而在245位老人中,能够正常吃饭走路和有正常思维的老人不到40个人。(邹倜然)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