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潘光华:
“特供”种出的葡萄有“品味”
文章字数:1020

    “我们种的葡萄,从土壤改良到投入品,几乎都是享受的‘特供’待遇。”日前,重庆合川渭沱镇七星村的潘光华一脸自豪地跟笔者聊起来,“用‘特供’方法种出来的葡萄,其品质会与众不同。”
    每亩花2万元改良土壤
    两年前,当潘光华以每亩每年650斤黄谷的流转金,从农民手中把这片坡耕地流转来时,这些地半数以上已闲置多年,地里的茅草长得有半人高。
    “我不会种葡萄,但我尊重科学。因此,我把西南大学的专家请到了现场,进行实地勘察,专家建议我对这些地先进行改良,然后再栽种葡萄苗。”他说。
    按照专家的建议,潘光华请人将这片地上的杂草清理干净后,选取点土壤,拿到科研单位进行化验,找出土壤里缺乏的种植葡萄所需相关元素,然后对土壤进行改良。
    潘光华说,改良土壤时,他们对这片土地几乎进行了底朝天的翻耕。用挖掘机先挖出一道道80公分深的坑,然后,由重庆涪陵一家专用肥厂根据这块地所需元素进行配方、生产出“特供”肥,将其与土壤混合后,再回填进坑里。
    用这“特供”肥改良后的土质,由酸性变成了微碱,土壤里的各种元素,完全按所种葡萄品种进行了配搭。
    为了改良土壤,公司可花了大本钱,从涪陵运回来的“特供品”就有2000多吨。仅改良土壤,就花了300多万元,平均每亩2万多元。
    技术和投入品享受“特供”
    “虽然前期投入高,但对后期来说,却能节约成本。”潘光华说,土壤改良后,在施肥等投入品上,实行的也是“特供”。
    改良后的土壤,在接下来的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就是有机肥,也是先通过土壤化验,根据需要的元素,进行专用搭配,享受“特供”。
    笔者在葡萄园里见到,土壤虽然经过改良,但坡地的地形没有改变,只是在园里配套修建起路网。而在葡萄地里,则埋藏着密集的管网,当需要灌溉时,这些管网里所形成的喷灌,就会均匀地对葡萄树进行灌溉。
    不仅投入品是“特供”,葡萄园里的种植技术也享受着“特供”。
    潘光华说,他自己不懂技术,但却组织了一个由西南大学教授领衔的技术指导团队,从栽种到每个关键环节的管理,都有专家到园里,根据葡萄苗生长的情况、园里的墒情等,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技术和措施,然后由现场技术人员指导园里的农民工操作。
    “这些‘特供’技术,让我也学到了不少。”潘光华说,如今,他对葡萄种植技术的了解,也从“文盲”,进步为“小学生”。
    享受“特供”的葡萄园,得到了精心的呵护,长得也特别好。潘光华说,今年,才栽下一年的葡萄苗,大部分都要挂果,明年就将全面投产。而在“特供”环境下种出来的葡萄品质,也将会有特别的品味。(罗成友 赵伟平)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