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其信(右四)和副校长廖允成(右三)到试验示范站调研工作 陕西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李思训(左四)来试验示范站调研工作 海江波 郭勇 董永利 本报记者 梁军锁
斗口小麦玉米试验示范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2012年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建设的校级科技推广站。该站的前身是1932年由辛亥革命元老、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于右任先生亲自创建的“斗口村农事试验场”,解放后更名为“陕西省棉花研究所”。近年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试验站聚焦国家粮食安全,潜心研究,凝练成果,心系粮农,全力推广科技成果,为地方粮食持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显著成绩,有力提升了试验站的社会影响力。
注重研究 成果丰硕
建站以来,试验站始终以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物为对象,以种质资源创制、新品种培育、高效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为重点,改进环境聚集人气,创新机制形成联盟。目前,常年驻站工作的专家教授达40多人,并与陕西咸阳市农科院、渭南市农科所、宝鸡市农科所,甘肃平凉农科院等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驻站专家依托试验站开展省部级研究项目56项;审定小麦品种6个,其中国审小麦品种1个;省审玉米品种1个;省审棉花品种1个;获杨凌示范区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省级二等奖3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156篇,出版专著6部。
示范推广 效益显著 为了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试验站与地方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密切合作,以农作物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集成研发为中心,以高产示范方田、技术规程标准、职业农民培训为抓手,强化示范推广。截止目前,示范推广小麦品种14个、玉米品种6个、油菜品种3个。示范推广小麦宽幅精播技术,玉米防缠绕免耕深施肥精播技术等10多项小麦、玉米节支增产增效技术面积3800万亩,新增纯经济效益2600万元。
培养英才 水平提升 百年大计,人才优先。试验站十分注重农业英才培养工作,优化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精心安排实践教育教学环节,在试验站建立了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基地,申报并获批了国家级农业硕士培养示范基地,建立了右任书院的现场教学基地以及基层农技干部培训基地。三年来,先后承担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资环、经管、机电、信息、水利等学院739名本科生进行教学课程实践实习,17名博士研究生、80余名硕士研究生进站进行毕业论文研究,接待8批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和16批次社会团体考察交流活动,并与地方政府和农技部门合作,培训乡镇农业技术干部、农民技术员10000余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专家教授围绕粮油农业产业发展与技术,先后开展了145场(次)的专题培训工作,培训基层农业骨干、职业农民和种粮大户11000人以上。
国际合作 功能增强 以建设“百年老站”为目标,拓展国际视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了试验站的综合能力。三年来,试验站共接待捷克、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巴西、喀麦隆、哈萨克斯坦、朝鲜等国专家教授63人次来站访问交流。
经过三年多的建设,试验站目前条件成熟,规模初具,试验站全体专家正在响应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生产战略,突出旱区农业特色,主动对接区域发展目标和战略需求,聚焦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等重点研究领域,着力开展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作物杂种优势理论与技术、作物分子生物学基础、旱区高效农作制度与作物栽培技术、农业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努力把斗口小麦玉米试验示范站建成国内一流的农作物试验站,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粮食安全作出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