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三农视点 各地动态 惠农政策 扶贫开发 创业致富 农村维权 美丽乡村 前沿科技 科技杨凌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种植养殖 绿色农资 农产品安全 涉农企业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这些村为何越“脱”越贫?
地方配套资金跟不上 上马扶贫项目欠下巨债
文章字数:2213

    这是一份让王建红常常觉得“心里发慌”的账单。
    黑色和蓝色的笔迹交织,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珠田乡大垅村最近几年的收支情况。从2008年起,负号开始和“扶贫项目”一道频繁出现在账单里———“修建村村通公路”7个字后面,跟着“-70万元”的字样;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起出现的,则是30余万元的欠款。此外还有危桥改建、村小翻新等。林林总总算下来,2000人出头的大垅村至今已欠下100余万元债务。
    “扶贫项目本来是想让我们脱贫致富、改善生活,可村子咋就越脱越贫了呢?”
    扶贫修路项目让村集体欠债70多万元
    这条2009年通车的水泥公路是大垅村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在这条水泥公路修通之前,进出大垅村的唯一通道是一条泥巴道。因此,当2008年扶贫项目“村村通工程”的消息传来时,整个村子沸腾了。
    依据政策,大垅村通村公路项目,可按每公里10万元得到国家补贴。当时,王建红在县城跑运输生意。乡里的领导专门找到他,鼓动这个村里的能人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负责修路。“国家有1000亿的专项补贴,地方财政再配套一些,修路没问题。”领导用力拍了拍王建红的肩膀。王建红放下手头的生意,回村当了村支书。
    可当这个致富能手正儿八经领着人打算大干一场时,才发现“问题大了”。他见过的几个包工头,给他算了笔账:“不说水泥和沙子这些材料,光用工费一公里就得六七万,一公里10万元哪够啊?”
    几个村干部一商量,决定“硬着头皮修”,毕竟还有领导承诺的配套补贴。为解决前期资金不足,他们甚至挨家挨户给村民做工作,向每名村民收取了50元的集资款。同时,村干部还做通了包工头的工作,先欠着钱。
    很快,这条总长5.2公里、宽3.5米的水泥路建好了。可他却犯了愁,为修这条路,村里欠债70多万元,地方财政支持总不到位。
    记者调查发现,仅珠田乡10个行政村中,就有8个因修路而欠债。附近的珠溪村,通村公路修好后,该村欠下100多万元外债。
    地方财政配套 迟迟不到位
    让王建红头痛的还不止此。
    2010年,大垅村按照“上级要求”,实施国家扶贫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利部门按每人400元的标准拨付工程款。但修好蓄水池铺设好管道,施工成本赫然变成了每人700元。工程结束,又是一笔30万元的欠账。此外,还有危桥改建、村小翻新等扶贫项目,也让村委会欠了不少债。
    时间一长,包工头不干了,他们一天天催账。王建红及其他村干部只得安慰前来讨债的包工头:“这是扶贫项目,上级政府一定会想办法解决的。”
    这些年中,王建红也从各种文件上看到,按规定,这些扶贫项目一般都应有地方财政配套支持。可大垅村,除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地方财政配套迟迟不到位。
    修完路之后,一名村干部后悔了:“难不成是上面不知道基层搞一个项目需要多少钱吗?不应该啊!”
    遂川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黄云庆表示,村村通工程中,地方财政应配套部分资金,但遂川县和乡里的财政都比较困难,确实拿不出什么钱来。他还表示,修路不具有强制性,各村“应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为还债争评“贫困村”
    有同样命运的村干部经常碰头。另一村的村支部书记的找钱方法,让王建红唏嘘不已。
    这名村干部说,县里各个部门“手里都还是有点钱的”,对村干部来说,则要“想方设法拿到这些钱”。他周一到周五,一定会出现在县里,“找各个部门化缘”。前几年,他还要“陪吃陪喝”,适当的时候再哭哭穷。
    靠着这个,这名村支书拿到了部分项目款。这个方法,王建红也曾试了几次,不过收获并不多。
    关于还债的办法,王建红认为,只有“继续申请贫困村,依靠更多的项目来发展经济”。他表示,越来越多的村子加入国家级、省级贫困村争夺大战,如果评上,还钱就有戏了。
    在刚刚过去的5年,省级“十二五”贫困村大垅村,集中解决了公路、吃水、村小翻新、危桥改建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而之后的5年,村子必须申请上“‘十三五’贫困村”,借由新的扶贫项目,带动村子致富。只可惜,他的计划在去年戛然而止。2014年,江西省“十三五”贫困村评选,在竞争形势“明显更激烈”的情况下,大垅村获得全乡第三名,落选贫困村。
    留给王建红的办法,似乎只剩一个了。“只能继续走人情关系,去县里求各个部门啊。”他无奈地叹口气,“僧多粥少啊。”
    贫困村盼“减压”
    针对部分贫困村“负债脱贫”而又无力偿还的状况,基层干部建议,国家对贫困村应“特事特办”,加大投入力度,降低或取消其项目的资金配套要求。
    一是建议督促相关扶贫政策的落实。王建红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规定,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含县)以及西部地区连片特困地区配套资金。但操作上仍有一些项目要求基层配套,希望国家层面强化这一政策的落实。
    二是进一步提高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标准,逐步减少或取消地方配套。吉安市交通运输局县乡公路管理处副处长刘祥志说,要区分平原地区和偏远山区、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等不同类别,合理调整农村公路补助资金。目前交通部门为农村公路修建确定的每公里10万元补助标准,基本能满足平原地区的成本投入,而贫困村不少都处在偏远地区,山路建设成本在每公里30万元左右,同时贫困乡村本身经济实力就较弱,配套压力大。他建议对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尽可能地减少或取消基层配套。
    三是对贫困村公益性负债情况进行摸底,建立化解机制。基层干部表示,对贫困村在扶贫开发中因兴办公益性事业所欠下的债务,进行系统调查,认真核实后,视数额用财政等资金逐步偿还,或按有关规定逐步予以核销。
    (据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3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