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杨凌老科协咨询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成社回复称,小麦孢囊线虫病是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土传病害之一。为有效防控该病,需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重点控制病害的传播扩散。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对孢囊线虫病抗(耐)性较好的小麦品种,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或全国审定,适宜在本县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品种。
合理轮作。与玉米、油菜等非寄主作物实行2—3年轮作,能较好地控制病害。
科学施肥。无机肥与有机肥配合,合理施用氮肥和钾肥,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植株耐病力。适期适量,适墒播种,播种后及时镇压。
药剂拌种。根据最新标准,选择对孢囊线虫病有效的药剂进行拌种。使用含有阿维菌素、甲维盐或氟吡菌酰胺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按照药剂使用说明,将药剂均匀拌入种子中,确保每粒种子都充分接触药剂。拌种后及时播种,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药剂失效。
药剂灌根。在小麦返青后孢囊线虫发病初期或孵化高峰期进行药剂灌根,一般每株小麦灌根量为50—100毫升,以达到最佳防控效果。
在小麦生长期间,根据植株长势和土壤湿度,使用喷壶、注射器、灌根机或灌根器等灌根,确保药剂充分接触到植株根系周围、内部或根部土壤中。灌根后及时浇水,以促进药剂吸收和植株生长。合理灌溉,避免大水漫灌。
药剂选择。可选用含有噻唑膦、阿维菌素、毒死蜱、辛硫磷、噻唑磷等成分的悬浮剂、乳油、颗粒药剂,根据药剂使用说明,确定合适浓度和使用方法,以确保药剂充分发挥作用。
选择对环境友好、低毒或无毒的药剂,以减少对土壤、水源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采取轮换用药或混合用药等措施,延缓抗药性产生。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小麦品种等因素,选择适用范围广、防效稳定的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