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鹿
一个民族只有具备文化自信,才能源源不断从自身文化中汲取力量,既推动自身持续发展,也提高文化软实力,进而在多元文化共存的当今世界昂然屹立。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支撑,只有对本民族产生深刻认同,才会对本民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文化秉持尊重态度,进而自觉、自信地去传承、弘扬和创新,既夯实文化自信根基,又能筑牢共同体意识。以下基于文化自信与共同体意识之间的联系,探讨促进两者互为支撑、互为促进、互为成就的实践路径,旨在为文化建设、民族团结、国家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教育领域的融入
教育领域承担育人使命,发挥着精神引导的重要作用,而文化自信的提升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均离不开精神塑造,因此应将创新教育作为重要实践路径。首先是创新课程设计,除开设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课程外,还需遵循“细分—融合”思路,将不同民族文化独立出来分别讲解,再剖析不同民族文化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征。在教学模式上,既要在课堂上系统讲解和阐释文化内容,也要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如基于历史故事开展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知文化底蕴,培养爱国情怀;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虚拟沉浸式历史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华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坚韧。其次是创新实践教学。理论认知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转化为具有更强指导力的力量。例如,可举办“民族文化周”活动,让学生在穿戴不同民族服饰、学习传统手工艺、参与商贸模拟活动中,切身感受各民族文化的共通之处;要求学生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研究,设计促进不同民族交汇地区文化交流的方案,这不仅能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还能强化共同体意识。
二、媒体宣传的推动
媒体承担信息传播使命,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可提升其影响力。当前,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能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优秀传统文化,帮助人们深化理解。例如,将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传统技艺的细节与特色呈现给观众,既能让观众认识到文化的丰富性,也能增进民族间的理解,为文化交流奠定良好基础;通过直播,不同民族的主播可现场展示各类民族文化,还能与观众实时互动,如解答疑问、解读文化内涵等,助力观众深入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髓。为提升媒体宣传的针对性,可在网络平台发起与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话题,引导公众发表观点、参与讨论,媒体机构再根据话题讨论情况优化宣传内容,进而引领社会舆论导向。此外,媒体还应发挥监督作用,涉及民族问题时,需基于客观事实报道,及时识别并澄清虚假信息、片面观点,促进理性对话与民族共识。
三、社区活动的深化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可成为夯实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而开展有深度的社区互动是关键举措。在多民族聚居社区,可定期举办文化联谊活动,让居民展示各自民族的传统舞蹈、音乐、美食等,既打破民族隔阂,又增进邻里情谊。同时,社区需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培训,帮助居民畅通沟通渠道。社区活动应注重长期性与持续性,可建立“民族团结示范点”,确保文化讲座、技艺工作坊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成为居民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平台;设计固定的志愿服务项目,如公共设施维护、社区环保活动等,让居民在共同实践中培养共同体意识。此外,还需完善社区活动支撑机制,保障其长期稳定发展。
四、文艺创作与其他方面
文艺创作是表达文化自信、传递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文学、电影、音乐等作品可围绕民族团结主题展开,通过引发观众情感共鸣与深度思考,强化共同体认知。随着时代发展,文艺创作需进一步深化,可通过创新表达方式、深入挖掘文化题材等,突出“共命运”主题,让各民族群众在感受艺术之美的同时,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内涵,主动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在其他实践层面,可在国家重大庆典中设置展示各民族文化的方阵,象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设置具有文化内涵的雕塑,例如以红石榴为原型设计“小团籽”卡通人物雕塑,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理念传递给大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人们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知。
五、结语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不仅关乎文化传承与发展,还对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多领域规划实践路径,一方面,借助教育、媒体、社区活动、文艺创作等渠道,夯实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另一方面,可推动相关领域提质升级,为优化社会运转体系提供支撑,进而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保障实践路径落地见效。未来,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相关研究需持续深化,为支撑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更团结自信的形象面向世界贡献力量。
〔作者系中共哈密市委员会党校中级讲师。本文系2025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疆故事挖掘运用研究”(课题编号:2025DXXTQN21)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