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蘑菇生长记
文章字数:956
  杨凌高新第二幼儿园 张雪
  一场场秋雨后,幼儿园户外活动区传来阵阵稚嫩的惊呼。孩子们围在大树根部,盯着几朵破土而出的灰白色小菇——这些在成人眼中寻常的菌类,成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它是小花吗?”
  “不是,它没有叶子!”
  “我知道,它是蘑菇!我见过的。”
  “这个能吃吗?会不会有毒呀?”
  孩子们的问题接连不断。我们将这几位“神秘来客”命名,还约定用心观察。孩子们专注地蹲在一旁,细致描述着蘑菇的模样:“帽子圆圆的,像小伞!”“下面有好多细线,是它的脚吗?”
  面对这些充满童真的疑问,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在班级里开展了一场“蘑菇讨论会”。通过共读绘本《蘑菇的日记》,孩子们渐渐明白,这些地表的“小伞”,原是地下菌丝孕育出的果实。
  趁着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我们共同创建了“蘑菇种植园”。当我拿出布满白色菌丝的菌菇包时,孩子们好奇地问:“这就是蘑菇的房子吗?”得到肯定答复后,我们选了教室的安静角落,由值日生每日用喷壶轻柔地为菌包保湿。这项日常工作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感,他们认真记录着菌包的每一点变化,在期待中守护着这些沉默的生命。
  某个清晨,菌包表面突然钻出密密麻麻的灰黑色小点。“蘑菇出来了!它们真的出来了!”孩子们欢呼雀跃。接下来的几天,那些小圆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伸长、撑开菌盖,长成一丛丛亭亭玉立的平菇。从针尖大小到撑开小伞,再到完全舒展,这个过程深深震撼了每一个孩子。他们直观理解了“生长”的含义,也真切体会到耐心守护后的收获喜悦。
  收获了新鲜蘑菇,孩子们的创作热情也被点燃。在美工区,我们开展了“纸浆蘑菇”制作活动:将废旧报纸打成纸浆,塑造成立体蘑菇造型,干透后再精心彩绘。于是,教室里出现了一片永不凋谢的“纸浆蘑菇林——红色的、黄色的、带白点的,形态各异,满是童趣。我们还利用落叶、松果和草茎等自然材料,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森林蘑菇”拼贴画,让自然之美在指尖延续。
  回顾这段与蘑菇相伴的时光,它不仅是一次自然科学启蒙,更是一场生动的生命教育。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领悟到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平凡的菌包在适宜条件下能迸发蓬勃生机,而路边的野菇虽美丽,却可能暗藏危险。每日的喷水养护培养了他们的耐心与责任感,艺术创作则让他们将对自然的感悟升华为审美表达。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当珍视每一个偶然发现,追随孩子们的好奇心,与他们一同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