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情感培育视域下的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文章字数:2494
  ■张亚奇
  进入新媒体时代后,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发生巨大变化,汇聚源自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各种思潮,深刻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红色文化通过打造沉浸式新媒体学习场景、创作情感共鸣型新媒体内容、构建互动式红色文化传播平台、培养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人才等途径,将红色文化与新媒体技术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全面提高我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理论概述
  (一)新媒体时代特征
  新媒体依托移动通信、网络与数字技术,借助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实现信息与娱乐内容的高效传播。国内外涌现出众多平台供人们使用,每个用户都是新媒体时代信息发布、传播、接收、讨论等环节的参与者,有效实现了信息多元传播,为大学生参与思政教育提供了广阔渠道。高校可通过教育平台向学生推送红色文化知识,并针对不同学生需求进行个性化推送,构建具有校园特色的红色文化传播生态。
  (二)红色文化内涵与价值
  红色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是党领导人民历经无数艰难抗争,最终形成的新时代璀璨文明结晶,被全体中国人民视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可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维度:前者包括旧址、遗迹等,见证了红色文化诞生与发展的全过程;后者涵盖在抗争与奋斗中彰显的中华民族矢志不渝、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等优良品质,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红色文化核心价值观。
  (三)情感培育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开展思政教育应以红色文化为核心、新媒体为载体、情感培育为动力,引发新时期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情感共鸣。红色文化具有民族性,结合大学生情感丰富、热血爱国的特点,深化情感培育在大学生感悟红色文化中的积极作用,以此激发学生内心对先烈的崇敬之情与对国家的热爱之情,促使他们努力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与使命。
  二、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便捷,为部分不良思潮的泛滥提供了条件,容易冲击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从另一角度看,新媒体技术丰富了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线上红色博物馆、图书馆等平台的开设,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借助终端可随时登录,查询所需历史资料、观看真实记录视频及影视资讯,弥补线下思政教育的不足。例如,当思政教育涉及长征精神时,教师可借助VR技术,将学生带入九十多年前那场举世瞩目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虚拟场景,见证红军如何克服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伟大胜利,感受为人类文明史留下不朽印记的长征精神。利用新媒体宣扬红色文化,能让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个角落,助力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通过新媒体重新编辑并推广红色文化,弘扬先烈的英雄事迹与伟大精神,可有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与当代大学生产生精神层面的深度共鸣,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抵御复杂信息环境对学生理想信念的侵蚀。近年来,我国涌现出各类爱国影片,营造了浓厚的爱国、报国氛围。当屏幕中出现抗美援朝、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画面时,无论是学生还是普通民众无不为之动容。高校借助新媒体平台,以短视频、图文故事等形式展示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场景,唤醒大学生内心深处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在情感的牵引下,大学生能降低对思政教育的抵触心理,重新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民族复兴征程。
  三、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路径
  (一)打造沉浸式新媒体学习场景
  数字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获得广阔发展空间,借助数智技术营造虚拟现实空间,能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历史体验与视听震撼,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例如,大学生佩戴VR设备可进入遵义会议模拟场景,直观感受众多历史人物在决定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展现出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以及如何推动党和红军进入全新发展阶段。通过数智技术开展思政教育,避免了文字教学的枯燥感,增强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感性认识与情感共鸣。
  (二)创作情感共鸣型新媒体内容
  结合新媒体传播特点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多样化、富有感染力的红色文化活动:针对部分学生喜爱动画的偏好,艺术学院可与动画工作室合作,制作以革命英雄为原型的动画短视频;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起红色文化话题讨论;创作红色文化主题的音乐、微电影等,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实现情感培育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
  (三)构建互动式红色文化传播平台
  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需注重形式多元化,在传统模式基础上,注册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官方账号,由宣传部门组织专门团队定期上传红色文化视频,从不同视角为大学生讲述历史故事,将镜头聚焦于一处处革命遗迹,并积极与学生互动,解答他们在思政教育中产生的疑问、回应相关观点。例如,在抖音举办红色文化短视频创作大赛,邀请大学生参与创作并投稿,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与奖励,既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也能获得学生的关注与支持。
  (四)培养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人才
  红色文化的宣传与思政教育成果密切相关,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需要持续补充后备力量,推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高校应开设相关课程与培训项目,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鼓励学生参与红色文化新媒体实践项目,在实践中提升能力;组建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社团,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共同探索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方式。
  四、结论
  当代大学生自出生起便接触各类新媒体设备,对新式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天然亲近感。高校应深入解读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有计划地引进新媒体教学资源、搭建教学平台,以创新型思政教学塑造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为更好地推广红色文化,高校需借助数智技术打造沉浸式新媒体学习场景,让学生有机会以第一视角回顾历史、激发强烈爱国热情;创作情感共鸣型新媒体内容,实现情感培育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构建红色文化传播平台,积极与学生互动、获得学生共鸣与支持;拓宽学生视野,培养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人才,推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让红色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文化旅游与新闻艺术学院。本文系2024年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代辅导员的高质量素质评价建设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4SZ006)基金项目成果)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