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陕西吴起: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筑牢乡村振兴硬支撑
文章字数:2164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张小雄 冯玉龙




  近年来,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紧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立足县域实际,探索形成以“三个五”工作体系为核心的乡村振兴路径,推动乡村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走出一条具有吴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治理有效聚合力和美乡村展新颜
  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吴起县创新治理模式,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在白豹镇王湾村,一套温情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正在运转。针对村内常住人口以老人为主的现状,镇村两级探索“小院说事”与“六老调解团”结合的纠纷化解机制。“发生纠纷后,我们常联系老人子女,让子女劝导自家老人,往往事半功倍。”王湾村党支部书记袁永军介绍。这种“身边人解决身边事”的方式,既提高了矛盾化解效率,又营造了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文明乡风。
  治理有效的背后,是吴起县对“宜和美”内涵的深刻把握。
  全县妥善处理“五对关系”,科学推进乡村建设:规划上,因村制宜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不搞“一刀切”;建设上,既注重公共区域绿化美化亮化,更关注农户室内干净整洁与功能完善,推行“一进、两清、三有、四分”建设办法,做到“庄前屋后一个样、户里户外一个样”,坚决不搞面子工程。2024年,9个重点村改造住宅576户,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垃圾收运处理比例均达100%,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同时,吴起县坚守“农户住宅改造不搞强迫命令”底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对观望农户不包办代干,对长期在外农户不要求整齐划一,对经济条件好的农户在政策内不干涉,对困难农户则坚持从简节约,确保达到“扫干净、摆整齐”基本要求。2024年重点村农民参与率达93%、满意度达98%,真正实现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
  产业兴旺固根基多元发展促增收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吴起县每年整合近2亿元资金,精准扶持苹果、畜牧、棚栽三大主导产业,同时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构建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
  在吴起街道金佛坪村,“马湾香瓜”已成闪亮地域名片。种植户魏金刚经营3个大棚,香瓜采收后转做立体草莓种植,大棚内还配备价值9万多元的纯净水设备,开展精细化灌溉。
  该村香瓜产业也曾遭遇挑战。返乡创业青年雷振川说:“2023年返乡后,我们发现香瓜种植户地里的病虫害、土壤板结、盐渍化问题逐年加重。”为此,他们组织种植户赴河北、山东、杨凌等地学习,回来后联合村上制定适合当地的腐熟堆肥技术。经持续改良,土壤肥力与疏松度大幅提升,“果个直径显著增大,糖度从11提升到14—15。”雷振川自豪地说。如今,马湾香瓜不仅吸引本地消费者上门采摘,还远销浙江、广东等地,供不应求。
  白豹镇王湾村则通过发展香菇种植找到强村富民新路径。村里建设27个食用菌大棚,年产菌包超30万袋,以租赁方式与河南某企业合作,实行定量种植、定向收购,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保障村集体与农户稳定收益。
  庙沟镇楼坊掌村立足实际,构建以畜牧、棚栽为主导的产业布局。该村的吴起楸子脱毒苗木育苗基地占地100亩、投资300万元,培育脱毒苗木30万株。基地负责人介绍,项目三年出圃,涉及农户10户,户均每年土地收入2520元;年均需劳动力约1300人次,可带动劳务收入30余万元;村集体每年分红1.26万元,年产值约120万元,实现农民增收、村集体增收、入园企业增收的“三个增收”目标。
  2024年,吴起县一产增加值增长5%、增速居延安市第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1%,其中9个重点村人均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5.9个百分点。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机制创新强保障久久为功谱新篇
  乡村振兴是长期艰巨的任务,需完善机制保障。吴起县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工作方法,建立健全“五项机制”,确保乡村建设行稳致远。
  创新项目策划机制。县财政每年设立1000万元项目前期经费,倒逼镇街部门精心策划包装项目。目前,吴起县已申报延安市唯一的中央预算内和美乡村建设项目,计划争取资金6250万元,为乡村建设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优化便民服务机制。全县创新开展“先锋行动、幸福乡村”主题实践活动,在村级阵地设置党员服务、帮办代办、金融e站等便民窗口,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集党性教育、科技培训、协商议事、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极大方便群众办事。
  坚守项目建设不搞工程发包底线。吴起县采取“一事一议、以工代赈”方式推进乡村建设项目,公共区域改造由村党支部牵头,优先吸纳本村工匠和劳动力参与;农户院落改造采取政府补贴、联户自建、互帮变工方式。这种做法不仅降低建设成本(户均降低28%),更激发村民参与家园建设的主人翁意识。
  深化文化铸魂与和谐润村机制。全县制定道德典型礼遇办法,开展模范评选,常态举办文化惠民活动,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同时深化移风易俗,创新乡村治理,“小院说事”“移动说事车”等做法分别入选全省乡村振兴和新时代“枫桥经验”典型案例,提升乡村善治水平。
  建立观摩推进机制。通过每半年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每年总结推介一批先进典型,在全县形成比学赶超、争当示范的浓厚氛围,持续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向纵深发展。
  从王湾村的温情治理到金佛坪村的香甜瓜果,从楼坊掌村的多元产业到全县域的机制创新,吴起县正以扎实举措、务实作风,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蓝图变为现实。面向未来,吴起县将继续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在乡村振兴康庄大道上稳步前行,奋力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篇章。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