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奇特”产品点亮农业新图景
文章字数:2446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张妮 仵佳伟


  10月25日—29日,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的第32届中国杨凌农高会举行。这场5A级农业盛会刚一开门,便被各类“新奇特”产品点燃热度。
  从黑蒜的深加工突破、秸秆的资源化蝶变,到肉油的品质升级,不仅是农业技术的落地见效,更是新质生产力驱动农业转型的精彩碰撞。
  农高会上的大蒜“黑暗料理”
  你敢吃吗?
  10月28日,杨凌农高会B馆的金乡大蒜主题展区里,一瓶外皮乌黑、果肉呈深褐色的独头蒜,刚一摆上展台就吸引了大批参会群众驻足——这可不是“坏了的蒜”,而是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黑蒜。它入口没有传统大蒜的辛辣刺激,反倒带着清甜软糯,连“怕蒜臭”的参会群众都忍不住尝了一口。
  “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负责展区的隆程集团陕西天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孟修,一边向观众递上试吃装,一边介绍展区亮点:整个展位以金乡大蒜为核心,足足陈列了30多种大蒜相关产品。从日常厨房用的蒜片、蒜粒等基础加工品,到风味各异的腊八蒜、糖蒜,再到此前引发好奇的黑蒜,甚至还有黑蒜汁、黑蒜饮料等衍生饮品。“只要是你能想到的大蒜相关品类,在这里基本都能找到,就是要让大家看到‘一颗蒜的百变可能’。”
  从餐桌必备的调味食材,到能随时解馋的休闲零食,小小的蒜瓣在深加工技术助力下“变身”多样产品,也让这家首次参展的企业收获了意外惊喜。
  “真没想到农高会的人流量这么大,远超我们预期!”徐孟修说,不同于传统交易展会,杨凌农高会让企业能直接面对消费者和客户群体。“通过现场沟通,我们很快就能摸清大家喜欢什么口感、需要什么类型的产品,这对后续调整生产方向有很大的帮助。”
  而这次带产品亮相农高会,也是陕西天厚农业与杨凌“缘分”的一次公开亮相——今年5月,这家聚焦大蒜深加工的企业正式在杨凌落地项目,总投资达6亿元,占地150亩,主要开展山东金乡优质大蒜、榴莲等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存及供应链服务。目前项目推进顺利,预计今年年底就能正式投产运行。
  “选择落地杨凌,我们看中的就是它的独特优势。”徐孟修说,杨凌作为西北五省重要的农业窗口,不仅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更关键的是依托杨凌自贸片区,能很好地契合企业的外贸需求。
  “未来我们不仅要把金乡大蒜深加工产品推向西北市场,还计划通过‘一带一路’把产品送出国外,让更多人吃到中国农产品的好味道。”“吃干榨尽”的秸秆环保技术
  真能让农业废弃物变“黄金”吗?
  在杨凌农高会充满绿色科技色彩的“中农秸美”专题展区,这个问题有了直观答案——深圳中农秸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农秸美”)带来的“创新高活性酶解聚秸秆木质纤维素三组分分离”技术,不仅亮出了技术原理,更用一排排由秸秆制成的日用品,让观众亲眼见证“废秸秆”的华丽变身。
  展区中央的产品展示台前,始终围满好奇的参观者。拿起一个秸秆制成的饭盒,触感细腻光滑,完全没有传统秸秆制品的粗糙感。
  “这些产品可自然降解,不会造成污染,我们做的就是‘小秸秆、大产业’。”除了饭盒,展台上还陈列着秸秆纸浆制成的纸张、水杯、餐盘等产品,每一件都颠覆着人们“秸秆只能烧或沤肥”的固有认知。
  更有价值的是,在解决秸秆废弃物问题上,中农秸美还打通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再到商业化的全链条,形成了全产业链共赢的商业化解决方案。
  “我们的‘三组分分离’技术,能把玉米、小麦、水稻等9种主要农作物的秸秆‘吃干榨尽’。”宿州秸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宁兴民拿起一块秸秆分解样本解释,技术通过高活性酶解聚工艺,将秸秆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完全分离,再转化为纸浆纤维、生物基材料、功能性添加剂等高价值工业产品。
  更让人振奋的是,这项技术很快要在杨凌“扎根结果”。宁兴民高兴地分享,就在10月27日下午的“合成生物赋能农业科技论坛”上,中农秸美与杨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拟计划在杨凌投建12万吨级的全球首个农业秸秆循环利用示范产业园。
  “这个项目会覆盖全产业链,从秸秆收成的前端收储,到中间的综合加工利用,再到后端的纤维制品、黄腐酸等肥料生产,形成循环闭环,真正做深做透‘小秸秆’的‘大产业’。”宿州秸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宁兴民说。
  新质生产力让“安心肉”“放心油”更圈粉
  作为杨凌农高会的“老熟人”,陕西农业龙头企业石羊集团今年如约而至。在B馆石羊集团展区,“长安花”菜籽油、“石羊安心肉”等核心产品整齐陈列,展台上小火慢卤的猪肉产品刚出锅,浓郁香气便引来了排队长龙。
  “这些肉看得见也吃得上,大品牌可口又安全。”来自江苏的参会群众王女士边尝边称赞。这背后,正是新质生产力对食品加工全链条的赋能——从养殖环节的标准化管控到加工阶段的精准工艺,让“安心”成为可感知的品质。
  深耕农业34年的石羊集团,早已将新质生产力植入全产业链肌理。近年来跟着农高会的节奏,企业精准踩准发展方向:从聚焦“土壤健康与粮食安全”开展技术对话,到围绕“新质生产力”分享产业实践,农高会搭建的“观趋势、找伙伴、促转化”通道,让其实现了从产品推广到产业协同的跃升。
  依托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等高校的合作,石羊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产业动能——“石羊安心肉”蝉联“后稷奖”、斩获“后稷特别奖”;中国绿色食品菜籽油销量第一的“长安花菜籽油”荣获“后稷奖”,多项荣誉印证了科技对产品力的提升。
  “这次农高会,我们在龙头企业对接活动中与行业优秀企业签约合作,还参与多场专业论坛、举办新品发布会。”石羊集团总裁助理傅巧艳介绍,借助农高会的国际化平台,企业正将“长安花”菜籽油、“石羊安心肉”等产品的全产业链优势推向更广阔的舞台。这种“自我完善到开放共建”的转变,恰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由分散经营向协同创新跃升”的生动实践。
  “希望通过农高会链接更多国内外资源,让全产业链在开放中释放更大价值。”傅巧艳说。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展台到产业链,本届农高会的每一个创新实践都紧扣“新质生产力”核心。黑蒜的深加工突破、秸秆的资源化蝶变、肉油的品质升级,不仅是农业技术的落地见效,更是新质生产力驱动农业转型的生动缩影。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