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朝阳
从“一粒种”到“一棵苗”,从“智能装备”到“生态模式”……10月25日至29日,第32届中国杨凌农高会成功举办,50项农业科技“四新”成果集中亮相,覆盖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绿色生产等关键领域,让这场盛会成为展示农业科技的“大舞台”。
品种创新是农业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本届农高会“四新”获奖名单中,10项成果跻身“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西农1155”,凭抗逆性强、产量稳定入选,为黄淮麦区粮食安全提供品种保障;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的“秦优797”配套栽培技术已多地推广,有效提升油菜种植效益;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的火龙果新品种“秦红龙”“新双色”,打破北方种植限制,实现“南果北种”向“南果北育”跨越;华中农业大学培育的无肌间刺淡水主养鱼类新品系,解决消费者吃鱼挑刺痛点,市场前景广阔。
智慧农业装备与技术集中亮相。江苏大学的多臂高速猕猴桃采摘机器人,凭精准抓取、高效作业让果农解放双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苏武智慧养羊大模型V1.0,借数据分析实现养殖全流程智能化,已落地多个基地。
数字技术加速渗透生产环节:浙江托普云农的农业智能AR分析系统,搭自研作物表型AI算法,可穿戴AR眼镜能快速识别134种害虫及多种病害,语音交互即可控农机;陕西壹菌生物科技的珍稀食用菌智慧种植方舱,智能调控温湿度、光照,实现全年稳定产出,破解传统种植季节限制。
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四新”成果。合阳长德农业的沿黄水域鱼虾共生生态养殖模式,水体循环利用实现“一水双收”,兼顾生态保护与效益提升。此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甲烷与二氧化碳生物协同治理新技术,为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新路径;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无人机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以生物防治替代化学农药,助力绿色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