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杨凌讯(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晴晴)10月27日,第七届杨凌种业创新论坛在陕西杨凌举办。作为第32届中国杨凌农高会的重要活动,本届论坛以“创新驱动赋能种业振兴”为主题,来自全国科研院所、种业企业、推广部门的150多位领导、专家和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种业创新发展大计,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智慧与力量。
论坛现场举行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展示与签约活动,亮点纷呈:“国家级分子育种创新服务平台旱区(杨凌)分中心”正式揭牌,将显著提升旱区现代育种研发能力;石家庄博瑞迪生物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现场签署了小麦设计育种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推动科企深度融合,为育种技术升级提供新动力;举行了多轮品种权交易签约,涵盖小麦、玉米、油菜、苹果等作物。其中,“西农1155”小麦、“宁玉688”玉米、“华宝”苹果等品种转让金额引人瞩目,总交易额达7388万元,充分体现了杨凌种业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与转化活力。
开幕环节后,论坛进入主旨演讲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王玉玺、国家小麦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海洋四位顶尖专家,分别围绕生物育种、航天育种、基因组育种、种业发展等前沿领域作了精彩演讲,分享了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为与会者带来了深刻启迪。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凌种业创新中心主任康振生主持。
当日下午,论坛还举办了新品种新技术推介与前沿技术交流活动,由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胡俊鹏主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等团队发布了“陕单930”玉米、“武农981”小麦等新品种,并推介了智慧农业小程序。来自中国农科院、多家省级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的八位专家代表,就种业前沿技术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本届论坛通过成果展示、权威报告、合作签约与深度交流,成功搭建了集学术研讨、成果转化与产业合作于一体的高水平平台,集中展现了我国种业创新的强劲动能,对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