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智能加肥站亮相杨凌农高会 沃源禾润用科技破解种植痛点
——访陕西沃源禾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阚江涛
文章字数:1614
    阚江涛(右)向参会群众介绍沃源禾润智能加肥站。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殷存峰
  “您看这台设备,农户扫码就能随用随取肥料,就像给汽车加油一样方便。”在第32届杨凌农高会B馆,陕西沃源禾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源禾润”)的智能加肥站前围满了参观者,公司副总经理阚江涛手持加肥机手柄,边演示操作边向参观农户讲解,屏幕上实时跳动的取肥量与付费数据,让现场农户频频点头。本届农高会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汇聚了1800余家企业的创新成果,而沃源禾润带来的“智能加肥+精准施肥”解决方案,正成为践行农业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
  跳出传统
  定位土壤健康方案定制者
  谈及企业初心,阚江涛的目光落在展区背景板“土壤健康与作物营养方案定制倡导者”的字样上。“我们绝非传统肥料生产商。”他强调,扎根陕西渭南农业重镇的沃源禾润,始终以“用科技赋能农业,让种植更轻松、更高效、更可持续”为宗旨,核心业务聚焦水溶肥、生物有机肥等特种肥料的研发与推广。
  这种定位恰好契合国家农业发展方向。2025年中央“三农”工作部署明确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绿色转型,通过科技创新促进投入品高效利用与废弃物资源化,为生态低碳农业发展提供支撑。阚江涛对此深有体会:“传统肥料利用率低、污染重,农户还面临囤货压力,这正是我们要破解的行业痛点。”农高会现场展示的“醇果粒”水溶肥与“塞北生命素”两款核心产品,便承载着这样的创新理念——前者能活化土壤固定养分、提升利用率,后者可调节作物抗逆性,从源头助力绿色生产。
  颠覆模式
  智能加肥站实现“用多少买多少”
  在展区中央的智能加肥站模型前,阚江涛拿起手柄演示扫码流程,智能加肥站屏幕上显示“取肥数量,结算二维码”。“这就是我们的核心创新。”他解释,传统“整桶购买、囤货在家”的模式让农户一次性投入高、搬运费力,拆装后肥料受潮、氧化、结晶、浪费更是常事。
  为此,沃源禾润借鉴汽车加油模式,打造智能加肥站:在种植园区、村镇布设智能终端,农户扫码即可按需提取液体水溶肥,系统自动精准计量付费。“彻底实现小投入用肥,零包装浪费,还能适配滴灌、喷灌系统。”阚江涛透露,目前该模式已快速推广,与陕西多地种植大户、合作社建立合作,农高会开幕首日就有6家合作社表达合作意向。
  效果说话
  田间案例见证科技力量
  “再好的技术,也要用田间效果证明。”阚江涛翻开手机里的田间照片,向记者讲述真实案例。咸阳市泾阳县的王先生种植8亩普罗旺斯番茄,定植4天后使用沃源禾润产品,3天就出现“叶子变绿、新根冒得快,整体植株敦厚健壮”的明显变化;渭南一处葡萄园叶片黄化严重,经“醇果粒”冲施与“塞北生命素”喷施后,不仅叶片转绿增厚,后期葡萄果穗紧凑、转色均匀,品质大幅提升。
  这些案例背后,是企业对“减肥增效”的践行。阚江涛介绍,通过提升肥料利用率,可帮助农户减少30%左右的用肥量,这与农高会聚焦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方向高度契合。他说,公司正通过示范田建设、线上线下培训,向农户普及科学施肥技术,从源头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科技助农
  从示范田到产销闭环
  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沃源禾润将“助农扶贫”融入发展规划。阚江涛说:“我们将示范田优先建在特色果蔬种植村,提供果蔬专用产品和免费技术指导。”在渭南建立示范田,樱桃、葡萄、冬枣、黄瓜、西红柿等果蔬经济作物亩产提升15%左右,带动农户采用科学施肥新技术。
  更深远的布局正在展开。“我们不仅帮农户种得好,还要帮他们卖得好。”阚江涛透露,公司正在探索优先收购使用沃源禾润新型肥料种植户的优质农产品,构建“技术输入+产品输出”的产销闭环。在农高会国际展区,他已与两家采购商洽谈合作,计划将陕西省的优质果蔬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临近采访结束,展区的智能加肥站前仍人头攒动。阚江涛望着热情的农户,感慨道:“农高会是科技与农民的桥梁,我们要让智能加肥站走进万千大棚、田间地头。”随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发展,这家扎根陕西的企业,正以科技为笔,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