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唐生辉)10月25日,记者从2025上海合作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上获悉,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阮俊虎团队研发的“后稷农业大模型1.0及其应用场景”成果正式发布。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农业正加速进入智能化时代。遥感技术、传感技术、地理定位技术与智能农机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构建起“农田—农机—农户—环境”互联互通的农业物联网,持续产生海量农业数据资源,为农业大模型发展创造了基本生态。2017年谷歌发布Trans-former以来,大模型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2022年 ChatGPT的问世,标志着全球进入大模型时代。华为、腾讯、字节跳动等中国企业也相继推出通用大模型平台,为农业垂直领域大模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阮俊虎团队已突破数据知识驱动阶段的系列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一是物联网环境下多模态异构数据融合模型算法,可实现多模态、多频率数据的自动提取与融合计算,高效挖掘农业大数据中的知识与信息;二是基于情景与规则的在线优化调度方法,能实现农业生长要素与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大模型微调算法与知识增强技术,可推动农业系统从信息感知向智能决策跃升。
在这些技术及海量多模态数据的支撑下,阮俊虎团队已实现后稷农业大模型1.0的应用落地,构建了“御锈”“优果”“智牧”“蚕康”四个知识智能体,分别服务小麦条锈病防控、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畜禽养殖智能化管理及桑蚕种养数智化服务。
为把农业专家“装进口袋”,让专业技术“触手可及”,阮俊虎团队开发了中、俄、英三个语言版本的后稷农业大模型应用程序,农户可随时随地获取专业化技术服务。
“可以预见,农业大模型将引领新一轮农业变革,成为农业领域人才培养、知识创新与科技推广的智慧大脑。”阮俊虎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推进后稷农业大模型2.0、3.0版本迭代,助力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上合组织国家农业技术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