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陕西紫阳
“五茶”并举 统筹发力 创新之路富茶乡
文章字数:2415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革委
  10月9日,记者从陕西省紫阳县茶业发展中心获悉:2025年上半年,该县茶产量11450吨、产值28.5亿元;新建成并投用智慧茶园12个,建设无性系紫阳当地茶树品种选育基地1个,建成种植资源圃20亩、单株选育苗圃3亩,发掘保存优质茶树种质资源526份。“茶叶不仅是紫阳县富民强县的‘金叶子’,更是茶旅融合的‘金钥匙’。”紫阳县茶业发展中心主任朱棋介绍道。
  近年来,紫阳县坚定富硒茶首位产业不动摇,坚持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茶市场、茶人才“五茶”并举发展之路,扎实补短板,积极锻长板,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创新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茶园26万亩,年产茶1.28万吨、产值35.5亿元,综合产值达70亿元。
   擂响茶产业提质增效战鼓
  焕古镇大连村党支部书记谢志军介绍,该村探索“党建+企业+合作社+农户”机制,打造山区陡坡高效茶园观摩基地,开发“一季采茶,三季养树”模式。基地茶园亩均收益超1万元、最高达2万元,有效助推茶产业提质增效。
  大连村第一书记朱晶表示,村里落实“党工共建”机制,形成“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共建齐发展”格局,发展农民工工会会员393人。工会组织活力迸发,职工书屋和职工之家持续助农,会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
  紫焕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静介绍,公司2025年改建茶产业生产展示区650平方米、紫阳富硒茶非遗工坊60平方米、茶文化沉浸体验区800平方米、田间教室350平方米、茶宿综合体650平方米,配套茶创意、产品衍生等设施,预计今年12月底完工。
  焕古镇党委书记孟庆国表示,该镇近年来坚持“五茶”并举,创新成立茶产业链党委和茶业协会党支部,优化生产销售方式;利用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机遇,撬动16家茶企投资5000余万元,实施园区提质、厂房提标等项目,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强化科技支撑与人才培育
  近年来,紫阳县坚持县、镇(村、企)联动,年均组织茶产业培训超百场,培训茶农、茶企技术人员超万人次,内容涵盖茶园管理、茶叶加工、标准宣贯、市场营销、电商运营、法律知识等。2023年建立紫阳富硒茶产业人才孵化调度中心,选派40名骨干赴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等院校培训,举办茶艺师、评茶员等专业技能培训。同时,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学院等科研机构和高校赋能茶产业发展。2023年编制发布《紫阳茶区台地、缓坡茶园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紫阳茶区陡坡茶园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紫阳毛尖银针茶、翠峰茶、硒香茶、紫阳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及《紫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挂牌成立中茶所专家工作站。2024年,申报秦创原“四链”融合项目,争取专项资金40万元,开展优质高聚硒紫阳地方茶树新品种选育。
  拓展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紫阳县近年来持续推进“紫阳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紫阳叶子”集体商标注册,“紫阳茶”商标于2024年成功注册,推动“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体系建设。该县连续七年获“茶业百强县”,获评“全国重点产茶县域”“高质量发展县域”“特色魅力茶乡”。闽秦茶业、和平茶业等企业多次获“茶业百强、重点企业”,多个产品在“亚太茶茗大奖赛”“中茶杯”等赛事中获特别金奖、金奖。2023年紫阳富硒茶入选中亚峰会指定接待用茶,走进中亚五国;2024年成为杨凌农高会官方指定用茶;2025年紫阳毛尖荣膺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特等金奖”,茶产业发展经验入选全国创新典型案例。
  营销网络方面,紫阳县连续举办“春之茶”开园季活动,组织茶企参加杭州国际茶博会、上海农博会等国内外展会,在西安、乌鲁木齐等主销区开展专场推介、融媒直播带货、电商推广。
  线下网络持续拓展:2022年新开实体店、网店130余家;2023年新开网店18家、实体店149家;2024年新开实体店24家,新建北京、兰州营销中心;2025年加快布局“区域营销中心+供应链公司+实体店”模式,推动西安营销中心运营、马来西亚运营中心揭牌,青海中心加快建设。
  深化茶文化融合与业态创新
  紫阳县将茶文化、非遗制茶技艺与旅游元素深度融合,盘活山、水、硒、茶、歌等本土资源,通过举办茶园开园仪式及系列茶事活动、打造茶旅融合业态、发展特色茶宿、建设茶园景区、挖掘茶文化等,引领“茶旅+”多元业态发展。
  紫阳县连年举办传统手工毛尖制茶大赛、斗茶大赛、茶王争霸赛、“劳模带我去制茶”、茶艺大赛(2024年承办全省茶艺大赛)等活动,弘扬工匠精神,促进技艺交流。
  茶旅融合方面,紫阳县积极发展“茶旅+研学”“茶旅+康养”“茶旅+民宿”业态,打造“汉江宿集”品牌,推动“茶厂+茶宿”项目落地。其中,向阳茶马古道景区于2023年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焕古贡茶古镇、蒿坪千亩茶海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5年,通过打造“开麦吧!茶乡”超级IP,进一步引领多元业态升级。
  文化挖掘与创作成果显著:出版《紫阳茶人》,编撰《中国名茶丛书——紫阳富硒茶》;深入挖掘茶文化故事,打造并推广民歌剧《贡茶传奇》,电影《漫长归途之贡茶传奇》已开拍;2家茶企非遗工坊获批省级非遗工坊,有效促进传统制茶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着力培育主体和提升加工能力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茶企445家,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6家、市级17家,建成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区)80个,经营主体活力增强。
  质量认证方面,2023年7家茶企获绿色认证、3家获有机认证;2024年5家茶企11个产品获绿色认证。另有多个产品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特质农品”认定。
  项目带动上,近年来推动中茶紫阳茶叶有限公司投产;2025年推进正山堂紫阳红茶项目建设,加快组建富硒茶供应链公司,推进大宗茶项目建设,增强产业后劲。
  近年来,紫阳县坚定发展富硒茶首位产业,坚持“五茶”并举。2022年以来,先后出台《紫阳富硒茶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紫阳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等政策;2024年印发《紫阳县2024年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办法》,2025年优化修订,强化政策激励。下一步,紫阳县将锚定茶叶品质与文化内涵双核心,以千年茶文化孕育产业新机,推动茶产业提质升级,传承贡茶文化,让紫阳茶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