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阴雨连绵,温度下降较快,很多平菇种植基地里的平菇出现了问题,具体表现在平菇菌盖变薄、菌柄变长、个别菌盖边缘出现锯齿状等,部分子实体原基出现黄菇病,严重影响平菇产量、外观品质,进而影响平菇价格和菇农收入。
10月10日,记者采访了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孔维威博士和河南省食用菌(清丰县)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袁瑞奇副研究员时表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连续阴雨天气,气压降低,空气密度减小,导致氧气含量相对减少,导致大平菇种植棚内空气不流通,造成正常的通风措施已无法解决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问题,菌盖边缘细胞发育异常形成锯齿状菌盖,菌柄也变长。连续阴雨天气光照不足,导致菌柄过度伸长,菌盖发育异常导致变薄且无光泽。平菇子实体发育前期和后期的温差较大,容易形成锯齿状菌盖。
对此,两位专家提出以下对策:尽量掀开大棚两侧的塑料膜增大通风面积,加强通风,努力降低空气相对湿度。连续阴雨天气下,如果掀开大棚两侧的塑料膜缓解不了问题,可安装双向排气扇或使用大型风机,通过机械通风促进菇棚内的空气流通,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利用散射光源或人工补光(如LED灯带),适当补光。黄菇病发病后要及时摘除病菇,进行焚烧或远处掩埋,对菌袋及周边喷洒杀菌剂进行处理,如0.025%的漂白粉溶液以及专门治疗黄菇病的药剂等。不用或慎用各类宣称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增产剂、增抗剂等产品。
(据《河南日报农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