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一个农业展会,何以“圈粉”32年?
文章字数:1331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郭媛媛
  千年农耕,“新”动盛会。陕西杨凌将再次成为全球农业领域的“流量风口”——10月25日至29日,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农高会”)将如约在此召开。
  一个农业展会,为何能“受宠”32年?在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助力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展示推广、打造国际农业交流合作高能级开放平台等方面,它发挥出积极作用,并“圈粉”无数,成为中国农业展会的一面旗帜。
  答案写在国家使命里
  农高会的32年,是中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缩影。从最初的地方性“科技大集”,发展为国家级、国际化的农业科技交流平台;从单一的农产品展示、实用技术推广,升级为集活动论坛、科技发布、项目路演、国际合作、招商引资、产业对接、全球采购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盛会。
  农高会的“议题设置”,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它不止是一个展会,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铿锵步伐,彰显着一个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坚定决心。时代出题,农高会便是一张精彩答卷。
  答案融在创新基因里
  年年有新看点,群众年年想来。多年来,农高会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革新办会理念。
  农高会坚守服务“三农”的办会初心,秉持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数字化、品牌化的办会思路,不断凸显市场化办会导向,在培育会展新业态方面持续取得突破性创新。近年来,农高会紧扣“农业新质生产力”主题,重点展示国内外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生物育种等前沿科技、顶尖产品、先进设备及应用新场景,“秀”出未来农业新趋势。
  如果仅靠几天的展会热度,影响力终将消退。农高会的智慧在于,它早已超越“一场展会”的概念,构建起“场场联动、线上线下协同”的创新生态。 
  会期之内,它是信息、技术、资本、人才高效对接的枢纽;会期之外,它依托线上平台、海外项目持续释放效能。
  它像一个强大的磁场,不断吸引创新要素聚集、裂变,形成良性循环的农业创新共同体,从而青春永驻。
  答案写在开放与融合中
  农高会的视野放眼全球。30多年来,已累计吸引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家涉农企业、科教单位参展,累计促成投资与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近年来,农高会同期举办上合组织农业博览会,搭建展示交流平台,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并连续走出国门设立海外展区,将中国农业技术、标准和模式推向世界,成为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最动人的答案写在广袤乡村的振兴图景中
  农高会不仅是一场“科技秀”,更是乡村振兴的“加速器”。在它的推动下,一条条“金扁担”挑起广阔沃野新“丰景”,一条条产业链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农高会最动人的风景,还有那些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农民朋友。他们带着问题来,捧着答案归:“农高会是‘定心丸’,啥庄稼病、啥种植难,到这都能问明白!”“农高会是‘致富路’,好种子、好技术、好销路,到这都能找着!”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万农户纷纷成为农高会的“铁粉”。
  这里的展台,一头连着科研院所的顶尖专家,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农民。一项新技术能否经住市场检验,一堂培训课是否解了难题,农民的手掌、专家的目光在这里交汇、印证。农高会成功打通了科技转化的“任督二脉”,让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技术长在泥土里——这正是它生命力最深厚的源泉。
  农高会,一直在农科城的金秋里深耕,在亿万农民的心间扎根。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