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抢!应对连阴雨秋收一线直击
文章字数:2290
        10月10日,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的一处粮食烘干点加紧进行烘干作业。

  三春不如一秋忙,各地秋收相继迎来热潮。作为全国的大粮仓,黄淮海粮食产量占全国1/3以上。秋收大忙,黄淮地区特别是河南、山东、安徽等地持续连阴雨,不免让人揪心。
  目前秋收一线情况如何,连续阴雨是否会影响粮食品质,会不会造成秋冬种作物晚播?
  一线收获情况如何?
  抢,多收一亩是一亩
  “抢”,今年秋收的关键词。
  “秋风吹,战鼓擂;小履带,干起来。今晚加班,必须抢收!”10月7日晚,农机手郭波波发了一条朋友圈。夜幕下,收割机开足马力驶入一片玉米地。
  郭波波所在的山东省汶上县是粮食生产大县。“田里土壤湿黏,含水量饱和,普通轮式收割机下不了地。”这几天,邻近地区调来十几台小型履带式收割机,他趁着放晴的间歇,给周边农户抢收玉米。
  在豫北平原的河南省封丘县赵岗镇,永业家庭农场负责人吕耕珍连续奋战5天,收完500亩地。他介绍,身边的小农户基本上秋收都结束了,“雨水添了麻烦,好在总体产量还可以。”
  为有效应对黄淮海地区连阴雨天气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强化墒情、灾情调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农机具协调调度,加快推进秋粮抢收抢烘工作,进一步明确救灾机具补贴事项。同时商财政部门及时下拨4.84亿元农业救灾资金,支持农机抢收、潮粮烘干、农田排涝、冬小麦抗湿播种等工作。
  秋雨中,众人拧成一股绳抢收粮食。
  “哪怕贴油费、贴人工,也要咬牙坚持,把成熟的稻子收获到手。”平东林是安徽省天长市汊涧镇的一名90后新农人,他所在的禾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有1.6万亩服务订单。由于田里水分较大,收获进度比往年偏慢1/3左右。
  机器转起来,人力聚起来。当地镇、村积极组织挖沟排水,一些机器跟不上的地块,合作社还召集10多名村民人工收割,“多收一亩是一亩”。国庆、中秋假期,多地返乡人员、放假学生等纷纷加入抢收队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玉米产业专家团副团长李从锋分析:“从调研情况看,小种植户多数已完成人工收获,部分种植大户收获进度偏慢,目前都在积极推进中。”他提示,针对田间滞水地块,可开挖深沟,尽快沥出耕层滞水,促进土壤散墒,为农机进地作业争取时间;针对暂不具备烘干条件或玉米植株没有完全枯黄成熟的地块,可立秆晾晒,适当晚收。
  据农情调度,截至10月10日,黄淮海秋收进度已近八成。
  高水分粮食抢收后怎么办?
  抓紧烘干是当务之急
  高水分的粮食抢收后,必须抓紧烘干晾晒。秋收开镰以来,多省份发布粮食烘干中心分布点和保障热线电话。
  在汶上县南站街道,半个月前,街道就把烘干点的联系方式、详细位置等信息通知到周边农户。全县启用41处粮食烘干点,加快粮食烘干入库;村两委开放大院、文化广场、学校操场等公共区域,方便不具备烘干条件的玉米,采取果穗装笼通风晾晒、摊平存放。
  山东卓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是汶上县最大的烘干企业。“及时烘干对防止潮湿玉米堆积霉变、减少产后损失至关重要。我们24小时满负荷运转连续烘干。”公司负责人说,他们已完成1.5万余吨玉米的烘干作业。
  区域共享烘干设施,强化资源利用效率。国庆、中秋假期前,天长市农业农村局整理了对外开放的15家烘干设施主体,并通过当地政务信息公众号推送。
  打通从紧急收获到安全收储的“最后一公里”,政策持续加力。中原粮仓河南,围绕抢烘抢晒,省财政紧急安排下达3000万元救灾资金,支持各地用于烘干机械奖补和秋粮收获补助。周口市财政紧急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粮食减损减灾和安全收储。
  近期,农业农村部已派出4个工作组分别赴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一线,开展“三秋”生产指导服务。其中一项重点就是聚焦“收、烘、售、种”全环节,强化服务保障,及时补上机具缺口,帮助农民解决秋粮收获烘干晾晒销售困难等紧迫问题。
  “籽粒霉变比例不但与降雨天气有关,也与品种特性相关。”李从锋建议,今后种植时,农户可优先选择抗穗腐病、苞叶紧凑的硬粒型玉米品种,重点防控玉米螟等穗部害虫,减少伤口,从源头降低玉米籽粒的田间霉变风险。
  秋冬种作物播种会推迟吗?
  晚播有晚播的办法,管好了照样能增产
  随着寒露到来,黄淮海冬小麦陆续进入适播期,秋冬种即将大面积展开。
  吕耕珍的地块已收完腾出来。他表示,地里水分太大,没有办法整地,还要晾一晾,估计秋播得往后推迟。
  小麦生育期长、回旋余地大。“晚播有晚播的办法,管好了照样能增产。”吕耕珍语气沉稳。作为种粮的老把式,他有丰富经验:比如适当增加播量、增施底肥,年前寒潮来临前夕,及时喷洒叶面肥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抗寒抗逆能力。
  针对当前气象条件和生产形势,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制定《黄淮海小麦应对连阴雨抗湿晚播技术意见》,提出相应措施。“越是晚播麦田越应精细整地,越要提高播种质量,全力培育冬前壮苗。”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粮食作物技术处处长万克江提示,当前情况,不要急于整地播种,而是要优先做好土壤散墒,等到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70%至80%时,再适墒整地播种。对田间积水土壤湿度过大的晚播地块,建议选用半冬性或半冬性偏春性的品种,按每迟播1天亩基本苗增加1万左右,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科学增施底肥并确保氮磷钾平衡。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蒋向介绍,河南已印发技术指导意见、模式图、明白纸,派出18个省级小麦专家指导组,会同市县农技人员宣传指导抗湿晚播关键技术措施。
  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指导各地落实冬小麦抗湿晚播技术措施,提高整地质量,选用适宜品种,科学增加密度、增施底肥,实现以技补晚、以种补晚、以密补晚、以肥补晚,夯实明年夏粮生产基础。
  丰收的希望蕴藏在每一次全力以赴中,在“技、地、人”紧紧交织的产能基础里,这正是大国粮仓日益稳固的底气。 (据《人民日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