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陕西省榆林市2025年开展农机手技能提升班:
多元培训 助力农业现代化
文章字数:1385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张慧慧

  为全面提升农机手专业技能,推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陕西省榆林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于8月至9月分四批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 —— 农机手技能提升班”。本次培训以理论授课、现场观摩、实操演练为核心,覆盖全市农机手,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四批次累计培训农机手400余名。
  多元培训
  夯实技能根基
  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多元,涵盖政策解读、技术实操、产业前沿及金融支持四大模块,通过“理论+实践+考核”的创新模式,确保学员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在理论学习方面,培训安排了多个专题课程。张娣娣老师讲授的“高素质农民的阳光心态”专题,帮助学员树立积极的工作态度,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农业生产;王祖玲等老师开展的“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农行‘惠农e贷’产品宣讲”,为学员介绍金融支持政策,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助力农业产业更好发展。
  技术实操课程聚焦实用技能传授,多位老师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开展专项教学:杨晓军老师围绕“玉米新品种应用与高产高效节约化种植”授课,为学员提供先进种植技术指导,助力农作物增产增收;李喜军老师开展“植保无人机的应用及实操教学”,帮助学员掌握现代化农业装备操作技能,推动农业生产向智能化转型;赵晓明、刘二飞、范开明等老师分别讲解拖拉机安全操作、保养维修及履带收割机维护,提升学员技能。
  产业前沿模块则为学员拓宽视野。王孟老师讲解“小杂粮产业发展前景及谷子、高粱生产实用技术”,马玉乾老师介绍“配套农机具”相关知识,让学员了解农业产业新趋势、新方向,为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思路。
  实地观摩 汲取实践智慧
  除理论学习外,培训还安排了丰富的现场教学活动。学员先后走进在榆阳区宏源画农机农民合作社、榆阳区永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农机农民合作社与农业企业,实地学习先进经验。
  通过实地观摩,学员直观掌握了不同合作社与企业的运营模式、管理经验,为今后开展农业生产与服务提供了有益借鉴,助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
  实践操作 提升专业技能
  培训期间,组织学员深入田间地头,针对适用于平原微丘区、丘陵山区的各类农机具,围绕耕、种、管、收四大生产环节开展现场实操演练。
  通过实操,学员的综合操作技能与农机适用性判断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更通过直观对比与亲身实践,深刻认识到“结合不同地形特点与农艺要求,科学选购适配本土作业的农机具”的重要性,为推进农业机械化精准、高效发展筑牢了人才根基。
  考核表彰 激发学习动力
  培训设置严格的考核环节,分为笔试与答辩两部分。笔试中,学员认真作答,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融入答题内容,充分展示学习成果,体现出对培训内容的深入理解;答辩环节,学员围绕所学内容与实践经验展开系统阐述,评委老师结合学员的现场表现打分并进行专业点评。通过严格考核,确保学员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为后续开展农业生产和服务筑牢基础。
  据了解,每批次培训结束后,均会举行结业典礼,并同步评选优秀学员。培训期间,还评选出4家优秀合作社。
  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培训不仅掌握了先进的农机操作技术,还深入了解了农业政策与产业发展趋势,为今后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榆林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本次培训是推动榆林市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未来,中心将继续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为榆林市培育更多高素质、专业化的农机手,为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